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秀色可餐小厨娘在线阅读 - 第78章 咸鸭蛋

第78章 咸鸭蛋

    每人吃了一个咸鸭蛋都赞不绝口,米冬知道了,咸鸭蛋的口味还是受欢迎的。

    之前她还有些担心,毕竟众口难调。就像有人喜欢甜豆浆,有人喜欢咸豆浆。咸鸭蛋在这里从没出现过,她不确定大家一开始能不能吃得惯。

    现在就放心了,每个人都说好吃。

    ……

    既然咸鸭蛋成功了,米冬就决定量产了。

    第一步就是大量收购鸭蛋。

    米冬特意在镇上买了几个超大的箩筐,放在牛车上,和张成一起出发去大姐家。

    小溪村距离米家村五十多公里,他们一大早出发,快中午的时候到达。

    刚走进村子,他们就看到一个熟悉的小身影。

    那个在大树下玩耍的小家伙不是柱子吗?

    米冬正要去叫人,忽然从旁边冲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一把抢过了柱子手里的草编蚂蚱。

    柱子哇哇大哭,可是那人比他高,他怎么跳也夺不回来自己的玩具。

    米冬气急了,怎么有这么坏的小孩!

    以大欺小是吧,那她就让他看看什么是真的以大欺小。

    米冬从牛车上跳下来,正准备去教那大孩子做人,忽然看到从树后跑过来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一拳打在那抢东西的坏小孩的脸上。

    “我大牛的弟弟你也敢欺负!”那叫大牛的孩子将坏小孩推倒在地,一拳拳朝他脸上砸去。

    被打的孩子鬼哭狼嚎。

    大牛从那坏小孩身上起来,捡起地上的草蚂蚱递给柱子。

    柱子破涕为笑:“谢谢大牛哥哥!”

    被打的孩子哭着站起身,跌跌撞撞跑了,跑远了还回头喊道:“大牛,我是小溪村的人,你个外村人敢欺负我,我回去让我哥来凑你!”

    那个叫大牛的孩子脸上闪过一瞬的难过。

    “柱子!”米冬喊道。

    柱子扭过头,看到来人,脸上立马灿烂如花:“小姨!”

    米冬将奔跑过来的柱子一把抱了起来:“哎呦,我的乖乖!”

    “小姨,你怎么来了?”柱子开心道。

    “小姨想你了呀!”米冬将柱子放在牛车上,“走,我们回家!”

    “小姨,那是我大牛哥哥,他跟我们一起回家。”柱子指着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的孩子。

    想到这孩子刚才帮了柱子,米冬向他招手:“大牛是吧?刚才谢谢你帮了柱子。来坐牛车,你住在哪里呀?我们送你回去。”

    “小姨,大牛哥哥住我们家!”柱子仰着头说道。

    “啊?”米冬愣住了,难道大牛是柱子的堂哥?

    但这年代没分家的堂兄弟都是一起序齿的,没听说过叫堂哥前面还要加名字的。

    那就是来家里玩的亲戚家的表哥了。

    坐在牛车上,米冬将两个孩子都夸奖了一通,说他们刚才很棒,没有害怕“恶势力”。尤其是大牛,那个孩子明明比他还高。他却不害怕,还将对方打倒了。

    大牛刚开始还有些拘谨,很快就自在了,还跟着柱子一起叫起了小姨。

    “小姨,那家伙再欺负柱子,我还是能一拳就把他打倒!”大牛捏着自己的小拳头给米冬看。

    “真棒!”米冬摸摸他的头。

    到了大姐家,大姐看到他们来也惊讶。

    “小妹,你和成子咋现在来了?”

    米冬将柱子从牛车上抱下来,正准备抱大牛,他却自己跳了下来。

    “小姨!”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想翻过堂屋门坎。

    虽然年纪小,但上次分别的时间也不久,妞妞还记得这个给她好多东西吃的小姨。

    “妞妞!”米冬将小丫头抱起来一阵亲香,小丫头咯咯笑。

    从灶屋里出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对米春道:“老三家的,开饭了!”

    说完话老太太才看到站在门口的米冬和张成。

    “这是……你妹子吧?”老太太愣了一会才想起来,赶紧走过来,“是叫米冬吧?快进来一起吃饭!”

    米冬也是从回忆里才想起,之前来大姐家走过亲戚,见过这老太太,她是大姐的婆婆冯氏。

    “辛苦你了冯婶。”米冬客气道,从牛车里拿下带过来的礼物。

    冯婶笑眯眯道:“哎呀,咋又带东西过来。上次他们去你那,带那么些东西回来,我就说过他们了,拿妹子家的东西也好意思!”

    米冬也笑道:“婶子你太见外了,我和我姐那就是一家人,不分你我的。你跟我姐又是一家人,不就等于我们是一家人吗?婶子跟我客气我可不高兴了啊。”

    “你这丫头可真会说!”冯氏接过礼物,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没料到家里来客人,刘家只做了几样菜。冯婶赶紧又去拿了块腊rou炒了一盘菜,又把上次米冬送的rou脯切了一盘。

    “没啥菜,别嫌弃啊。”冯婶道。

    米冬发现,这腊rou也是她上次让大姐带回来的。

    大姐家也是一大家子,米冬就跟大姐的公公刘老头问了好,其他人也一一打了招呼,就一起坐下吃饭了。

    饭桌上,米冬才说了这次来的目的。

    冯婶瞪大眼睛:“你没糊我吧丫头,你真是来收鸭蛋的?”

    也不怪冯婶不相信,小溪村的人养鸭子也是因为村里有溪流,鸭子不用喂,省事。但其他地方多是养鸡,很少有人养鸭的。

    因为鸭蛋味腥,个头比鸡蛋大,还不如鸡蛋的价格。

    小溪村的人每年会攒很多鸭蛋,少部分拿到镇上卖了,大部分留着自家吃,或是作为年节的礼品送到亲戚家。

    米冬记得,大姐每次回娘家都会带一大筐的鸭蛋。以前米老太还嫌弃,说鸭蛋也卖不出价,一大筐才卖几个钱。

    所以,听说米冬要收鸭蛋,刘家一家人都不怎么相信。

    “小妹,你打算收多少?是收回去自己吃吗?”米春问道。

    其他人也好奇地看向米冬。

    大姐家也还没分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目光齐刷刷看过来,米冬感觉压力有点大。

    她清了下嗓子,说:“大姐,我研究了一个鸭蛋的新吃法,准备放在铺子里卖。所以现在需要大量的鸭蛋,你们家现在有多少我全部要,可能还不够,还要麻烦你们去村里帮我收一些。”

    刘家一家人喜笑颜开。

    刘大嫂道:“冬妹子你放心,不够我去帮你收,咱村里别的没有,鸭蛋管够!”

    米冬道:“那谢谢大嫂了,我这生意以后是持续的,鸭蛋会一直需要的。”

    刘家人听了更高兴了,以后家里的鸭蛋能全部卖出去了,那不就多了一个进项了吗?

    米冬注意到,刘家人比米家沟的大部分农户人家更穷一些。

    从穿戴上就可以看出来,米家沟的农户只有干农活的时候穿草鞋,平日里还是穿布鞋的,且衣服也都整洁一些。

    而刘家人那是人人都穿草鞋,衣服破烂到连打补丁都找不到下针的地儿了。

    也不是刘家一家人这样,米冬进村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小溪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赶不上米家村的。

    她想,可能是因为小溪村位置更偏远些,更往深山里一些,每家每户田地较少,一年到头也没什么进项。

    不像米家村,离镇子近,村里人农闲时还能打个零工,或去镇上摆个摊,来活钱的路多一些。

    所以听到米冬说收鸭蛋,一大家子个个都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