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开局请斩刘伯温!在线阅读 - 第90章 惹众怒的朱青

第90章 惹众怒的朱青

    朱青要准备返回京师,打仗的事他做不了主,赈灾才是他到北边来该干的事,如今灾区已经重建完成,除了一些在沛县找到了新生计的百姓没有返回故乡,其他都返回老家。

    朱标用常遇春收缴的那些钱从江南商人那里购买了种子,分发给百姓们,百姓们感恩戴德。

    在受灾的群众之中,不乏有一些声望出众之人。

    这些人联合起来号召百姓,不费朝廷一分一文,在沛县的县城外修建了一座生祠,里面供奉着太子朱标和布政使朱青的牌位。

    这让一些文官酸的眼睛都红了,这可是生祠,世世代代要享受香火的,他朱青何德何能?太子就不必说了,太子之尊参与赈灾,还切身实际的进入基层,别说立生祠了,就是为其出书立著也丝毫不夸张。

    可他朱青……

    一些文官真是牙齿都酸掉了,却只能看着朱青每日坐着那铁架子车在灾区受到万民敬仰。

    …

    四月十一,灾民陆续开始离开灾区,沛县恢复了往日的安定,而那些房屋并没有拆除,而是安排了沛县官府每年进行维护,作为一个临时的救灾安置点使用,并且有了这个安置点,沛县县令的官阶也从八品到了七品。

    除了这些,沛县还新落成了一座蜂窝煤厂,招收了三千工匠日夜不停的生产蜂窝煤。

    杜明他们也掏钱修了条宽敞的大路,让沛县跟开封畅通无阻。

    让朱青佩服的是,这段时间杜明等人早就将蜂窝煤朝着开封周边销售,南阳、汝宁、汝州、河南几府,许多百姓都订购了蜂窝煤。

    蜂窝煤的销售模式是朱青提出的,采用的是送货上门的模式,即厂商在县城开设仓库,需要购买的百姓只需要留下住址跟订金就可以,三天之内会有人送货上门。

    县城范围内免运费,其他的过十里地一文钱。

    有了这个模式,加上国朝初定店铺价格低廉,蜂窝煤铺子如同遍地生花一般出现。

    朱青询问过杜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个铺子。

    杜明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他们也搞了一个分销制度,他们虽然是大商人,但手下也还有很多每年要吃分红的股东,而这些股东愿意拿自己的股份入股,就可以在他们手里低价进货蜂窝煤。

    “大人,你是不知道啊,早年间兵荒马乱的,谁家也不敢把身家性命给压在一桩生意上,大多都是遍地开花,草民不敢贪图太多,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回拢了些老本。”杜明笑意盈盈的讨好笑道。m.zwWX.ORg

    朱青听在耳朵里也觉得震惊,这是回拢干股啊。

    而且杜明这一招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虽然分销商们可以靠着蜂窝煤赚钱,可杜明才是那个有蜂窝煤厂提货权利的人,没有杜明,那些分销商一个个就会麻爪。

    杜明的商会靠着股东们的资金做大做强,最后却用一个随时可以自己拿捏的蜂窝煤回拢股份,看似他没赚钱,可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朱青怀疑的看着杜明。

    这家伙会不会早就知道自己准备用去硫技术拿捏他们了?

    不过这也不重要了。

    …

    四月十七,朱青等赈灾队伍回京。

    而此时,京师之中已经开始闹腾起来。

    常遇春奉太子之命出征征讨太原,此时引起朝野震动,而最狠的是,常遇春送回来的奏折之中,明确表示了是朱青的推断才让太子下令,命常遇春去冒险尝试。

    一场由朱青引发的滔天怒火迅速蔓延到了朝堂上。

    可怜的陈怀义刚刚得势没几天,就因为给朱青脱罪而被武勋文官们联合声讨入狱。

    武勋们集体请奏罢免朱青给其定罪,文官更狠,直接要砍朱青的脑袋。

    “一个文官跑去掺和军武之事,简直是贻笑大方!此子可斩!”

    “如此莽撞出兵,此子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处?年纪轻轻位居重臣行列,可其心智却没有半点稳重之处。若是任其如此玩笑下去,我大明江山岂非成了他的玩物?”

    “臣请奏陛下!朱青是jian臣!是jian臣啊!他谄媚陛下,谄媚皇子,如今更是要挟太子殿下!常遇春不敢违背太子之命,而罪魁祸首,就是朱青啊!!此子该死!该死!”

    一声巨大的哀嚎和哭喊声响彻朝堂。

    众人转头看去,便看到新晋的两广知府杨宪声嘶力竭的哀嚎出声。

    这可是陛下最近的宠臣!

    杨宪治理扬州可谓是治理的堪称奇迹,至正二十六年,杨宪上任扬州知府,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仅仅八百户人,而现如今,扬州已经有上万户百姓,一年可以给朝廷上缴几万石粮食的税收,堪比江南一个富庶的州府。

    朱元璋念其功劳和手段,对杨宪在扬州近乎强迫症的施政手段大肆赞扬。

    在朱元璋看来,杨宪的手段无疑是对现如今大明朝堂的一剂强心剂,要是有更多的官员跟杨宪一样,那自己可就省心多了。

    大明,也会越变越好。

    所以,在扬州治理初建成效之后,朱元璋将其调入中枢,担任两广知府,可谓是实名的封疆大吏。

    而杨宪还未出京就职,就因为常遇春出兵这事在朝堂上大哭弹劾朱青。

    杨宪一开口,文官们顿时有了主心骨。

    这段时间文官日子不好过,但随着杨宪入京,情况开始好转起来,朱元璋爱屋及乌,加上这段时间对文官的一直打压,老朱也有意放松一些对官员们的管教,不光提拔了几个官员,还提出了修书的举措。

    修书就是实打实的功劳,只要书修出来了,就可以名垂青史。

    其中,以翰林直学士王祎的的升迁最为顺利,一举从一个民间大儒提升为了翰林直学士,兼修元史与音律。

    如此一来,文官又有了几分在朝堂上跟武勋们较劲的势头。

    …

    “这小混蛋简直是胡闹!”

    “可不是,也不知道老常咋想的,咋就被他一个小娃娃给拿捏了?”

    “你可别小看那小子,要挟太子,裹挟皇子可有他的本事,近一段时间,二皇子连讲武堂都不来了,都在观稼殿待着,都快待几个月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太子可是储君!”

    “哼!”汤和哼了一声,横眉道:“下次见到那厮,我定要将其拿下!”毕奇的大明:我,开局请斩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