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精灵版三国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荀或之谋,cao控天下

第十二章:荀或之谋,cao控天下

    穿越者时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时常觉得自己更聪明些。

    这是弱点,不但容易被其本人疏忽,而且极度致命。

    荀或以为自己的一切都隐藏的很好,但他却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能够看穿这些隐藏。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荀或没有小觑天下人,却忽略了身边至亲之人。

    “我知晓黄巾之乱会爆发,也知晓如何阻止黄巾之乱爆发,但我没有去阻止,亦没有推波助澜。”

    荀或恭敬的向着荀爽揖礼,态度诚恳,目不斜视。

    荀爽点点头,捋了捋胡须,脸上看不出表情,不见喜怒,也不知究竟是什么态度。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荀或保持着恭敬的揖礼没有动摇。

    即便荀爽调动精神力朝着荀或袭来,但荀或依旧没有任何动摇。

    仿佛过了许久,荀爽终于还是散去了精神力威压。

    “这大汉,真的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了么?”

    “制度腐朽,阶级固定,人情之间的关系把控着财富、权利的流动。”荀或将手放下,交叠于大腿之上。

    “我知道大人的想法,革故鼎新的确可以让大汉再延续数百年,即便现在董贼霍乱超纲,但你我父子联手依旧可以让大汉辉煌继续。”

    “可这又有何意义,百十年后,依旧会有绿巾、红巾,依旧会有赵卓、王卓,甚至还会出一个荀卓。”

    “大人应该比我看得清楚、透彻,很多东西本身就是错的,之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出现问题,那纯粹是因为想要钻漏洞的人没有反应过来罢了。”

    荀或说的很隐晦,但荀爽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知子莫若父,荀爽早就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猜到了荀或的部分想法,再结合刚才荀或的话语,荀或的目的也已经昭然若揭。

    “你是要毁了大汉,毁了世家,毁了儒家,然后再造一个新的秩序?”

    荀爽总结的很到位,言语之中也很平静。

    既没有高呼“不孝子嗣”,又没有斥责“大逆不道”。

    荀或没有回答,而是低着头,不敢去看荀爽的视线。

    “一个朝代的覆灭从来不是因为帝皇亲信jian佞、残害忠良,更不是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你能看到这点,就已经证明你站在了许许多多文臣谋士之上。”

    “皇帝的贪婪有什么可怕的?官员的贪婪有什么可怕的?外戚的贪婪有什么可怕的?”

    “可怕的是世家、豪强、地主的贪婪,在这贪婪的蔓延之下,大汉的基石已经稀烂。”

    “土地、粮食、人口,在无休止的贪婪之下,矛盾日益膨胀,大汉日暮西山,府库之中并非没有粮食,只是没有利益这些粮食根本不会到需要粮食的人手中。”

    荀或听到荀爽的讲述,不可置信的抬起头来。

    此刻,他的眼神中写满了震惊。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父亲竟然也能看到这些,不过想想自己书房中那些自己随手而写的书籍,倒也并不奇怪。

    什么皇帝昏聩,什么娃娃皇帝,什么宦官乱政,什么外戚干政。

    全都是狗屁不通的知识点,任何一个朝代覆灭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种地的人把自己饿死,那就是金字塔最低端的人民根本占有不了足够的生存物资!

    旱灾、蝗灾不过是诱因,真正的原因始于地主、豪强对土地的兼并。

    中央在混乱,哪怕一天换一个皇帝,一月换一个年号,只要老百姓能够吃得饱饭,那这个国家就绝对不会自己乱起来,甚至洗脑到位,百姓即使吃不饱,也能保证安定。

    而洗脑的方法,一曰民主,二曰宗教。

    可实际上现在的大汉根本管不到中央,现在的州郡府衙也管不到县乡,现在的县乡也管不到村镇。

    老百姓早就没了土地,所有的粮食都被大大小小的世家所管控,中央下达的减税命令并不会让种田的百姓多得到一点粮食,只会让世家手上的粮食变得更多。

    为什么百姓没有土地了?为什么种田的人连种的田都不是自己的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算将土地平均分给农户,一旦来了灾年,颗粒无收,农户就不得不卖地买粮,过了几十上百年,土地又会一点点的被豪强、世家集中起来。

    农户家里很难积攒下来粮食,但豪强世家凭借着积累,可以从丰收的州郡买粮。

    土地、粮食、人口,一直以来,这三方面汇聚而成的矛盾,才是大汉衰落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现在的大汉已经有了和平的基础,黄巾之乱让人口骤然蒸发,若没有董卓掀翻棋盘的动作,大汉恐怕已经掌握在世家手中,并将继续延续百年的辉煌了吧。

    “或儿,如果是你的话,又要怎么解决这矛盾呢?”荀爽拿起一枚棋子,握在手中,随后向荀或问了这个问题。

    荀或虽然没有想好投效哪路诸侯,但缔造一个盛世的谋划其实早已胸有文稿。

    “必须有一场战争席卷整个大汉,不能死太多人,也不能不死人,对于百姓的伤亡要轻,对于世家的伤亡一定要狠。”

    荀或眼神坚定,并且带着视人命如草芥的残忍。

    “世家、地主、豪强的影响必须尽快铲除,之后才能建立新的秩序,而为了保证秩序的延续。”荀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与东汉末年还在流行的竹简,以及那些并不好用的纸不同,这是荀或用更好的工艺制作的纸张。

    坚韧、洁白。

    但这上面书写的并非什么传世文章,而是荀或将所有文字简化成了简体字,并且还有标点符号,和这些符号的说明。

    “以纸张和此简化字体,句读等物,可大大降低学习的文字的难度。”

    现代汉语的字已经算是很难了,但小篆的学习难度可比现代汉语难多了,根本不适合推行。

    既然要加强基础教育,那么荀或自然要考虑简化文字。

    在民国时期,以鲁迅为首的文人曾经一度认为华夏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就是这文字太难。

    鲁迅先生更是发出过“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呐喊。

    至于说如何推行简化文字?

    这文字又不是我荀或发明的,而是从战国时期荀子开始,荀氏历经数百年慢慢完善的。

    啥?你不信?

    我荀或是荀爽之子,荀家家主,我会骗你?

    当然,这些还不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此外,或曾得到一山海堪舆图。”说着,荀或指了指刚才被荀爽一子解双征留下的残局。

    “若此棋盘为山海堪舆图,那我大汉疆域于图中不过此一隅尔,天下之大,海域之外,人口不计其数,财富无以量计。”

    “以此天下之财富,养吾大汉,纵使天下贪婪之徒数以百万,仍可保我大汉千载无虞。”

    荀或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也很狂妄和贪婪,这世界那么大,你们想要土地,想要财富,那你们就去拿!去抢!去取!

    你们这些世家、豪强若是有本事,那就将黑人、白人全部变成奴隶!

    他要的是大汉盛及天下!

    他要的是千年以后的华夏儿女,提起自己汉民的身份只有骄傲,没有那独汉强亡的悲哀。

    此时此刻,荀爽作为第一个听到荀或真正志向的人哑然失笑。

    即便荀或讲的非常粗略,但荀爽依旧能够从他的语气中听出自信,而他也相信,这个自己看不透的孩子的确有着堪称可怕的能力与谋划。

    他知道,黄巾之乱、董卓之乱都是他谋划的重要一环,数千万人的生生死死都是他谋划中的棋子。

    “若真有那么一天,或儿不要忘了来为父坟前告慰为父。”

    荀爽的身子逐渐佝偻起来,不再似刚才那样精神。

    “你也已经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好。”

    仿佛一瞬之间失去了某些东西,荀爽的声音也变得更为萎靡。

    到了现在,荀或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父亲的身体恐怕早就没有办法支撑了。

    这些天,恐怕是叶精灵不断的用自己的能量给与父亲支撑,才让荀爽一直挺到了他的到来。

    而这一切或许只是为了让他再救一救这大汉,可到了最后,荀爽也没有将这一份请求说出口。

    荀爽脸上笑容依旧,“或儿,其实为父最后还有一事。”

    荀或低下头,有些不敢看向荀爽,“父亲请讲。”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荀或清楚,自己的那些心思早已被父亲看的通透,今天这一切,不过是一次印证。

    “你今后无论投身哪路之后,有一点需要谨记于心。”

    荀爽将最后一枚棋子高高抬起,缓缓的往棋盘上递送。

    “那就是你千万、千万,不要和别的谋士下棋了,比起你的志向与谋划,你的棋太臭、太臭了……”

    这是绝杀荀或的棋子,但终究没能顺利落下。

    “当……”

    无力在将棋子拿捏,这枚白子最终落在了棋盘之上,滚了两圈。

    而荀爽也闭上了眼睛,原本已经萎靡的气息逐渐衰落,渐渐的归于虚无。

    “咘咿~”那只陪伴了荀爽近六十年的叶伊布爬到荀爽的腿上,盘起身,沉沉的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