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回到北宋当明君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宋很缺钱,李纲真的刚!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宋很缺钱,李纲真的刚!

    倭国缺什么?

    赵桓敏锐的感觉到了机会,白银!

    大宋很有钱,但是也很缺钱,坊间缺钱回易流转。

    大宋严禁私铸钱币,一经发现就是灭人满门,但是依然挡不住私铸成风。

    自从宣和三年,赵佶在江南玩了一把焦土战略之后,江南私铸已经蔚然成风,但是依旧缺钱。

    十分的缺钱。

    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都在疯狂造钱,铜钱,铜铁钱,甚至铁钱大肆横行于市集。

    哪怕是这样,私铸成风的时代,大宋依然缺钱,所以才有了交子这种不符合时代的纸币。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大宋的商贸极为发达。

    承平完了,话题转到了太上皇身上,这话题自然就可以展开说了。

    李纲稍微感受了一下大殿里的温度,笑着说道:官家不会杀我,一是舍不得,找个宰相哪有那么容易。二是这事臣觉得官家心里也在犹豫。

    朝政非议,群臣心思不稳,官家,不利于朝政啊。大宋亦民心不稳,天下百姓莫不视官家为君父,君父弑父,朝纲崩坏,不利于我大宋。

    李纲仿佛猜到了赵桓要说这个,愁容满面的说道:那官家,赵构南方谋算自立,太上皇身死,赵构岂不是有了为父报仇的大义?授人以柄之事!不能做呀。

    赵桓摇头说道:朕不在乎史书给朕安排什么名头。朕不在乎。朕要的是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富硕,劳有所获,安居乐业就够了。

    赵桓看着刘宋的资料,就觉得了不得。

    这说服不了朕。赵桓摇头,他不在乎名声,赵佶不死,代表着守旧势力不死,赵桓不希望自己人亡政息,大宋再陷入过去的死循环里。

    赵桓点头,自己放权给宰相,这等芝麻点的小事,还用问吗?

    李纲是真的什么都敢说,直接把赵佶的名讳都说出来了。

    弑父之恶名,穷弑极逆,开辟未闻,生民以来,未闻斯祸,官家三思。李纲俯首说道。

    李纲摇头说道: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也只是逼迫高祖李渊退位而已,软禁在宫里就是。太上皇一个失去了权势的废人,能翻得出什么浪来?

    自从宫中频频出事,赵桓的日常起居就是赵英,还有那五个随着他北上的太监负责。

    官家,太上皇不能杀。李纲突然说道。

    官家,刘勋弑父取而代之,朝政崩坏,帝王更迭极为频繁,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气运,而这刘勋后世也称之为元凶勋,贼勋,逆勋。任何前宋的史书,都未曾承认过刘勋的帝位。s1;

    赵英,你先先去。赵桓挥挥手让赵英下去。

    啧啧,了不得啊。

    李纲的声音里带着唏嘘,赵桓头皮发麻,送走一个种少保,就已经让赵桓非常狼狈,这李纲说什么丧气话!

    赵桓沉思了很久,点头说道:有理。

    赵佶他必须死,他不死,我大宋没有未来。朕意已决。赵桓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因为青史留名的问题,而不杀赵佶。

    官家,臣有一请,就是这三国使臣参与太上皇禅让大典。这样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也安了使者的心思。不知官家以为如何?李纲俯首问道。

    赵桓瞪着眼看着李纲,这才知道,这家伙跟自己在这里兜兜转转说什么燕京城,说什么三国使者,都是屁!

    还请官家三思。

    赵桓还是摇头,脱离任何历史背景讨论历史人物,是立不住任何的跟脚的。

    官家,可知前宋太祖刘义隆?李纲再次开口说道。

    但是接下来讨论太上皇的事,根本连第三个人都不能知道,即使是赵英。

    你不怕朕杀了你吗?朕都说了,不当讲,就不要讲。李太宰这么聪明的人,还用我多说吗?我知道你想说太上皇的事。赵桓冷气森然,他看着李纲问道。

    李纲俯首说道:官家心里如同明镜高悬,臣不多言语,此时多事之秋,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阴刻,非御下,也非御国之善举。还望官家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