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414章 皇家军校

414章 皇家军校

    随着皇帝喊出了这句大明万胜!

    底下的勋贵和武将们激动得都要红了眼眶,一个个全都挥着拳头扯着嗓子跟着皇帝一起喊。

    勋贵们虽说在严刑峻法和厂卫的严密监视下都学会了夹起尾巴做人,可这工坊矿山等赚取的好处那也是实打实的。

    至于武将更是没啥说的,这他娘的盼了多少年才盼到出了这么一位爷,拿自己这些人当人看不说,有了战事这位爷是真敢上,还总说咱爷们才是大明的脊梁。再加上那三十二等六十四级的军功爵更是实打实的,现在更是不让这群鸟官掺和咱武将的事儿,这样的皇爷自然是得跟着他好好干才是。

    而文臣这边虽然都有心再跟这小昏君好好争一争,可脑袋都被震得嗡嗡响,还有前面三个倒霉蛋的例子在那摆着,这一个不小心被这群粗鄙的武夫揍上一顿还算轻的,要是因为自己头脑一热就连累了三族九族,只怕死了也得被人从坟里给刨出来吧!

    想到这,这些文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也都跟着不情不愿地来了那么几嗓子。

    看着下面文武大臣的表现,朱由校自然知道,在京城被静塞军严密封锁,京营的那几头葱姜蒜全被割了的情况下,这些人不认怂就只能直面西苑禁军的刺刀。

    要是这些文官真选择硬刚,说不准朱由校还真会稍退那么半步出来,毕竟他不可能一下子把朝廷上的官员全都宰了,虽然他是真心想这么做。

    虽说面儿上认了怂,朱由校也知道这只是畏惧自己手中的刀子,等事情传开了,保不齐又有多少不知死活的会上书乞骸骨来。而除了施鳯来、徐光启、郭允厚和原来老魏攒的那几头“阉党”分子,估摸着这朝堂又得空上一半。

    不过没关系,他这次出去浪了一圈,虽说内外的幺蛾子没少搞,平日里实打实的可也发掘出了一大批肯于任事的官吏,名单就在老方的怀里揣着,等房壮丽找自己要人时直接给他递过去就是了。

    以他两辈子的经历看,这官员的学历、出身、节cao,跟其为政施政的能力其实关系并不大。朝廷作为天下中枢,朱由校作为这个帝国的掌权者,只要能确保贤者在位执掌决策、清议、评审、监察等,剩下的便是从地方官和基层干吏中确保能者在职来执行国策便是。

    这就好比官制中的三公之位,“三公坐而论道”,并不需要以行动去执行具体事务,只需对国政给予策划、建议、诤谏;至于执行具体的政务,便由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在职务上去实施、去执行。

    不过这都是后话,现在的朝廷,还是由他小朱皇帝乾纲独断来得痛快,虽说他当皇帝的经验不太足,但好歹比现在的官员多了那么几分见识。

    至于这些文官和文人,朱由校自然知道想改变根深蒂固的人心和思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可他跟这些花白胡子、白胡子的老匹夫相比,年龄上的巨大优势也叫他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跟他们慢慢扯皮。

    反正趁着鼓捣祥瑞的机会,朱由校已经把鼓捣了小半年的“三一教”给推到了前台,已经脱胎换骨的三一教不仅正式更名为夏教,更是确定了尊先祖、敬天地、忠君王的夏教“三礼”。

    再加上有大把的银子加持,夏教教徒们只需广开慈济,按照朱由校定下的路线走,再把道门、佛教的那几个天师、高僧推到前面撑撑场面,估摸着这事也就成了。

    至于什么迎尊南孔继承圣人衣钵的麻烦事,也不看看国家都穷成啥鸟样了,哪里有闲钱去扯这套犊子。

    打发走了一众朝臣,朱由校终于有功夫和淑侪好好团聚一下。

    叫他没想到的是,淑侪这小妮子不仅命魏忠贤接来了内宫全部妃子,还十分贴心地从朱由校带给他的礼物中挑选出了一大半分与了众人。

    看了看桌上写着张嫣名字的最大号盒子,朱由校也只是轻摇了下头,招呼一声便动起了筷子。

    正主留下的这些女人,朱由校真格的只跟皇后张嫣和容妃任氏有过肌肤之亲,对其他的女人,他一是没啥感觉,二来总觉得占了人家皇位又睡了人家媳妇是件十分不地道的事。

    跟后世的清宫剧不同,大明皇室自打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一种十分贴近民间的夫妻相处模式。皇帝叫上后宫一起吃个饭的事虽不是天天都有,但逢年过节的总会有那么几次。

    淑侪虽出身蒙古,但为了照顾朱由校的这些嫔妃,菜品的选择还是尽量照顾到了每个人。

    再加上朱由校只命人备下了一个大圆桌,一顿饭虽吃得没什么意思,但表面上还是维持下了一团和气跟“其乐融融”。

    而侍寝的环节这些嫔妃自然是不敢和淑侪争的,于是干柴烈火的朱由校跟淑侪就这么没羞没臊的度过了返京后的第一个夜晚。

    直到日上三竿,朱由校才睁开了惺忪睡眼从床上起了身。

    回头看着仍跟小猫一样蜷在被窝里的淑侪,朱由校也是不由露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又轻轻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

    好嘛!

    这一宿,淑侪这丫头可是没少折腾他,朱由校也知道这小丫头不仅对杨榴儿在她前面怀上龙种颇有芥蒂,更是对自己毫不留情地处置了任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正因如此,朱由校也只好豁出去自己,想着最好也叫她怀上个孩子才是正理。

    简单洗漱一下又用了些茶汤,见淑侪还没有起来的意思,朱由校只好吩咐瑞香和瑞雪好生伺候着。

    换好了一身军服,命人去宣张惟贤、施鳯来、郭允厚等一众朝廷大员,朱由校便带上方正化等人直接奔着西苑军校去了。

    看着身旁骑在马上连打哈欠的吴三桂,朱由校也不由在心里轻叹,这位后世被骂出翔的大汉jian头子此时竟是个鲁直少年。

    昨夜自己叫他跟祖宽等护驾,可回到寝宫后倒是把这事忘了个干净,于是吴三桂便带着祖宽等人在寝殿院外站得直溜溜地守了一宿。

    西苑陆军学院的广场上,除了骑兵科的学员和将官还在广场的另一侧进行着日常科目,其余用过早饭行过早cao的军校学员已经全都回到了各自的教室。

    “长伯,你在陆军学院选习的是哪一科?”

    抱着考教的心态,朱由校直接问向了吴三桂。

    “禀皇爷,末将上个月刚从识图科结业,现在正在研习炮兵和骑兵两科。”

    一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官,“智”与“勇”是一定要兼备的,而要能够因应战场形势的改变而做出改变,会看地图会用地图是必须经历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大明正逐步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似祖宽这种临战死打硬拼的猛将虽不至失去地位,但只要不是到了非得刺刀见红的白刃战,能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和高机动骑兵撕裂敌阵早已成了大明各军将领的共识。

    又详细询问了祖泽溥和祖宽的学习进度,这二人倒是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与吴三桂完成了识图科学业后,祖宽仅选择了骑兵科,组泽溥则是选择了后勤科和步兵科。

    “泽溥,据朕所知,这后勤科在陆军学院可是冷门,一般都是其他科淘汰下来的学员才会去后勤科,你怎么还自己选了这一科?”

    “皇爷明鉴,在泽溥看来,随着我大明各军列装火炮火器越来越多,这后勤保障日后才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坚强后盾,而泽溥临阵勇猛不及祖叔,调兵布阵临机专断不及长伯,日后若想为皇爷、为朝廷效力,倒不如好好研习后勤,为我三军将士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噢?!!”

    朱由校还真没想到,祖大寿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儿子竟有这般眼光,到真不愧是在螨清做过福建总督的人。

    “很好!你能看到这点,足见你的见识已远超同龄之人甚多,记住今天你说的这番话,朕等着你功成名就之日!”

    能得到皇帝的亲口夸赞,一向有些妄自菲薄的祖泽溥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吴三桂捅了他一下,他这才从愣神中缓了过来。

    “蒙皇爷不弃,末将定好生研习后勤,不负皇爷今日之赞!”

    陆军学院的学员自进入学院起,除了祖宽这种已有军职的将领,其余人也是在兵部有了散阶的九品武官,称自己是末将倒也不算逾越。

    哈哈大笑几声,朱由校指着远处最大的一栋教室道:“走,随朕去那边看看……”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