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375章 转嫁矛盾

375章 转嫁矛盾

    皇帝所谓的“均田分地”之策究竟是什么样,这点不仅孙传庭和洪承畴被搞得一头雾水,其实就连朱由校本人都不知道。

    郧阳通向商州的官道上,已经连续赶了近一个月路程,朱由校此时看起来虽有些疲惫,但略显清减的脸上却显露出以往少有的精干;毕竟是曾率大军转战千里、敢卧冰踏雪偷袭女真的皇帝,无非是日夜兼程多走些路,这点辛苦,对朱由校来说倒还算不得什么。

    因一直担心杨榴儿和她肚中的孩子,皇帝的仪仗始终驻扎在厦门,可近来一直担心陕西的状况,他寝食难安的样子也全都被杨榴儿看在眼里,找几个宫人打听了一下,她也知道皇帝这是担心陕西的民乱会逐渐失控。

    在杨榴儿的再三劝谏和御医保证杨榴儿母子一切平安后,朱由校终于决定即刻率军入陕。

    而他之所以这般急切,除了担心陕西这场火越烧越旺之外,还有朝廷和后金那边也都因这场民乱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一切的一切,逼得朱由校不得不亲自出马前去平息动乱。

    这倒不是他信不过孙传庭和洪承畴的能耐,实在是有些事情有些想法也只有他这位皇帝亲临才能作数。

    “皇爷!还有五十里就到陕西境内了,咱们是不是稍加休整,也好等着孙大都督前来接驾!”

    跟皇帝影子一样的方正化提马上前,看了眼身后军容还算齐整的静塞军将士,轻轻问了一句。

    “吁!”

    单手勒住了马缰,朱由校看着脚下越来越干涸的地面,轻叹一声道:“郧阳离商州不过五百里,可这风土却是大有不同,朝廷的邸报上说商洛受旱灾的影响还是陕西最小的,可你们看看,这还没到陕西地界,这土地就已经干涸成了这个样子。朕现在已是心急如焚,早一点解决陕西的事情,朕才能早一点安心!”

    “皇爷心忧万民,老奴还请皇爷保重龙体!”

    摆了摆手,不等方正化的马屁拍完,朱由校便打断他说道:“传令下去,三军缓行,叫战马歇歇脚力,也等等后面的马队,等换了马,全员具甲,亮出天子仪仗,告诉陕西的百姓,朕来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遵旨!”

    这二十几天来,朱由校率领的五千静塞军铁骑是星夜兼程,就算歇着,大多也是骑在马背上凑合一会儿,也就是路过一些市镇时才能稍歇片刻,一来补充一些给养,二来也是等着后面的马队赶上大队的脚步换乘马匹。

    缓缓行在官道上,朱由校摸出水壶灌了一口水,抬头看了眼天上越来越毒的日头,心里对陕西的情况也越发担心了起来。

    给孙传庭的那道旨意,是朱由校临时起意发出去的,孙传庭在平定王嘉胤后所下的那道株连令实在是矫枉太过,若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百姓和朝廷的梁子只会越结越深,朱由校转移矛盾的目地也就没了效果。

    但朱由校却并没有一上来就阻止孙传庭的意思,一来现在民乱牵涉的人数还不是很多,二来他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拉着整个西北的豪绅地主来平息百姓的怒火。

    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得民心者一定会有所作为,可只得民心,没有士绅阶层的支持也一定走不长久。

    历史上,李自成的农民军不但喊出了“均田免粮”,杀起地主官绅更是丝毫不见手软。

    尤其是在攻破京师后,农民军除了自身腐化堕落的原因外,因大肆屠戮官绅地主阶级,农民军也彻底失去了整个明末官绅阶级的支持,在地主阶级和外族女真的联合绞杀下,最终走向覆灭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而关中地区,是大明阶级矛盾和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矛盾对立最为尖锐的地区。在大明,从事农业劳作的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替地主种田但是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佃户,以及完全听命于地主,没有个人权利的佃仆。

    在这三种人中,自耕农是农业生产最为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徭役的重要来源,在农耕文明和以农为本的中原王朝,自耕农就是封建王朝的立国根本。

    可在现在的大明关中地区,因连年的天灾和持续二百多年的土地兼并,大量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因缺少对灾害人祸的抵抗能力,因此就有大量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通过卖地、借高利贷等饮鸩止渴的方式将土地卖给地主。

    虽然大明现在施行了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政策,但对于地位上处于被压榨阶层的佃农、佃奴们来说,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豪绅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一部分“损失”转嫁到他们的身上。

    而在已经成为大明火药桶的关中,仅靠着减租减息和均田分地政策显然是很难平息已经濒临崩溃的民心,靠着铁腕手段先清洗掉一批冒头的,再由皇帝出面来平息民怨,倒是起码能暂时压制住这股来自民间的怨愤。

    可不管怎样,农耕文明对于耕地的渴求和地主阶级对于土地无止境的欲望还是会不断产生土地兼并,虽然大明现在已经全力发展手工业和工商业,但只要不是工业文明蓬勃发展起来,大量农民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下,自身抗拒风险能力不足的天然劣势又很难抵得住地主阶级高利贷的诱惑。

    “唉!真想把天下的地都收归国有啊!”

    轻叹了一声,朱由校几乎在瞬间就放弃掉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开什么玩笑,这天下最大的地主就是他小朱皇帝,真这么做了,估计他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正思索间,队伍已经前行了七八里,顶着日头行军的滋味儿是真不好受,瞧着前面有片林子恰好可以乘凉,朱由校把手一挥,领着众人躲进了树林,朱由校大马金刀的往地上一坐,接过老方递上来的水壶就是一阵牛饮。

    “方卿!把陕甘地图拿来!”

    “是!”

    方正化小心翼翼地解开背囊,在一堆图册中翻找了一阵,这才从一个竹筒里取出一张地图递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这张地图是钦天监和西洋教士最新绘制出来的,自打朱由校把风水堪舆和西洋地图制法相结合,钦天监的几个老道一下就迷上了这个皇帝口中的“制图”活计。

    于是十几个老老道、大老道们立马舍弃了京师优渥的生活,带着百十个皇帝亲自为他们挑选的弟子,立马分成了十几队人马,打着风水堪舆的幌子就去为大明绘制起了地图。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