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219章 选人

第219章 选人

    又命人把李永贞、方正化、王体乾叫进殿来,成立这么一个坏事做尽的殖民公司说起来容易,但具体cao作还得东西二厂和内官监这些个得力奴才们去cao作。

    而东西二场跟内官监私下都有着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李永贞本就为这些营生将来的发展而犯愁,朱由校的想法就好似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一下就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正如皇帝说的,大明朝廷跟大明的军队是绝不能留有污点的,可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去干,蛮夷的人口总要有人去砍,敌对商队、船队总得有人去抢。

    再加上西厂背后控制的鸦片生意和倒卖朝鲜人的那点勾当,眼下厂卫和内官监的龌龊事儿早就叫这几个特务头子脑袋疼,要是再跟西夷开片,以后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李永贞和方正化都乐得跟这些见不得光的产业彻底划清界限,他们更怕行差踏错之下难免会被对头抓了把柄。至于王体乾,他虽然不能替老魏做主,可只要是皇帝说的,想来魏公公也不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只是这人选方面叫大家很是犯难,原本朱由校倒是有心让魏良卿主持此事,可一来他的身份太过敏感,真的让他去做,倒反而给了别人攻讦皇帝的口实。

    即便是郑芝龙这头,他郑家的一众兄弟也都挂着官方身份,这许多事也是不好直接出面,西厂的供奉们又清一水的旱鸭子,对海面上的事根本就没个章程。

    左右看了半晌,见众人也没个正经主意,朱由校又把目光投向了低头不语的郑芝龙,“郑卿家,咱们君臣之中,也就卿家熟悉海上之事,不知卿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了张嘴又合上,郑芝龙颇有些苦涩地笑了一下说道:“臣是外臣,又是草莽出身,这等大事,陛下跟朝中诸公定夺就是!”

    朱由校却把手一摆道:“哎……爱卿此言差矣,宰相起于州牧、猛将发于卒伍,卿于海战、海贸之才,十倍于我等,卿若不言,朕看,今天这事儿就不必议了!”

    郑芝龙一怔,他可是万没想到皇帝对自己的评价居然会这么高。

    要知道,就因他这海盗的出身,虽说现在披上了官衣,在官场上也是没少受同僚挤兑,只不过仗着早年闯下的赫赫凶名,那些人倒是没敢把事做得那么明显罢了。

    前面得了大利,现在又得了皇帝赏识,郑芝龙的心里也生出了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

    当下他一撩战袄下摆,单膝跪地禀道:“皇爷看得起咱,咱也就不跟皇爷藏着掖着。不瞒皇爷,昔年咱与一众兄弟结义,号‘十八芝’,后因颜公思齐暴薨,咱这才被弟兄们举为首领。真要论起能耐,俺那一帮弟兄里还真是有几个出挑的。”

    “就说这海贸还有跟西夷打交道的事上,咱看谁也比不上李国助,诚然,那许心素也是精于此道之辈,但李国助的父亲李旦,在东瀛、南洋等地的声望就连咱也望尘莫及。”

    “再说这海战,施大瑄、洪旭、甘辉、陈衷纪等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不是咱替弟兄吹嘘,只要是弹药足够,莫说西夷的武装商船,就是他那几个总督的舰队,俺弟兄们可也没把他装进眼里。”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郑芝龙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他提到的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跟他郑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眼下他已经统领了福建的全部水师,要是这暗中的营生全都安上他的人,又怎不会叫皇帝跟一群重臣们多想。

    不过朱由校压根就没这个心思,郑芝龙是强,可有一样东西是他给不了这些人的。那就是大明朝廷的正式册封和认可,毕竟,无论是海盗还是土匪,即便在海外打下偌大的地皮,得不到朝廷的认可那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想要衣锦还乡、封妻荫子更是绝没可能。

    譬如被后世尊为“开台王”的颜思齐,他要是可以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相信后面也就不会生出什么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而朱由校之所以急着在海军还未形成战力前就鼓动着这群海盗、海商们掺和进这场轰轰烈烈又充满血腥的海外殖民行动中,还想着将藩王勋贵捆绑上这架战车,除了急于攫巨额利益,进而加速全国工商业建设外,更有应对已经到来的小冰河时期的打算在里面。

    别管是种植地瓜还是土豆,就算加上在南洋购粮那一部分,除了能稍稍提高一下亩产和丰富一下粮食来源,对解决饥荒的问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既然灾荒不可避免,而朝廷在面对连续自然灾害的打击下又不具备充分的应对能力,那么如何解决大量饥民和流民的问题早晚都会摆上台面。

    但即便是小冰河时期,对南洋各地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再加上安南、南掌等地本就盛产稻米,对南亚次大陆本就垂涎多时的朱由校早就盘算着怎么坑死他们那些本地土著和土王,然后就把那片地方全都分封出去。

    等到那时,别管他小朱皇帝实封了多少藩王和国公,只要把其民族主体替换成一批又一批的大明百姓,再加上华夏文化强大而独特的同化能力,这些土地上本就跟大明人外貌相差不多的土著早晚都会认为自己就是炎黄子孙。

    华夏的百姓只要有适宜耕种的土地,追求多子多福的的百姓们就能在这一片片的土地上开枝散叶,那时大明朝廷要做的,无非就是在几个关键地方建设好军港和要塞,把这些地方的国防安全牢牢控制在大明的手里。

    至于这些地方的经济和民生,朱由校更是决定全盘照搬历史上西夷的殖民做法,农业上,以单一,大面积的种植为基础;工业上,以攫取当地自然资源做主业,全面,全方位的榨取这些地方的剩余价值,为大明本土的全面振兴造血。这样一来,只能出卖资源跟单一农产品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藩国,只能依靠大明本土发达的工业来维持其本国统治。

    政治上,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官僚地主集团更是不会容忍其本国原有的土著坐大,即便有这种情况发生,那大明的军队就有足够的理由出兵来保护华夏子民。

    为了防止这些地方人民的民族意识崛起,大明本土将持续不断地派出儒生广为宣传忠君爱国思想,不出五十年,大明就可建立一个自朝鲜起,囊括东瀛、南洋,直至如今莫卧儿帝国周边的儒家文化圈。

    而这些地方上的藩国全部替换成大明藩王勋贵后,不仅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化解大明国内的普遍存在的人地矛盾,也能暂时解决始终困扰大明皇朝二百年之久的藩王、宗亲负担过重的问题。

    毕竟,以朱由校有限的智慧,他也只能叫这群封建蛀虫去祸害他国老百姓,只要大明本土的统治稳定,他这个封建制度统治下最大的获益者就能坐稳江山,至于子孙后代的事,他暂时还考虑不了这么多。

    不过叫朱由校颇感纠结、担心的倒不是大明军队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征服这些地方,而是被他利用又打压的儒家会不会再度“借壳上市”,以这些地方为基础反过来影响到大明本土的主流文化。

    真要那样,他费尽心机算计了孔家岂不又是白忙活了一场。

    既然郑芝龙提出了几个人选,朱由校与李永贞交换了一下眼神,当下笑着说道:“好,既然郑爱卿说了,朕便从善如流就是。”

    唤过王体乾,朱由校吩咐道:“着内官监、东西二场,连同锦衣卫及福建水师,重新划分名下产业,把那些见不得光的,统统划归新成立的公司,额……至于这公司是个什么章程,朕日后再给诸位细说就是。福建水师也要挑选勇猛善战之士和相应战船,全部交给施大瑄、洪旭、甘辉和陈衷纪统御,平日里除了cao演海战战法,有何行动统一由公司理事会集体决定。”

    “嗯?”

    看着众人又奇怪地看着自己,朱由校这才反应过来嘴里又冒出来个后世名词。

    摸了一下鼻尖,朱由校继续说道:“这理事会,就是先按照愿意参与进来的藩王勋贵等按照出资比例划分股权,再由各家选出来的代表……嗯……具体的也是日后再说,大家知道有这么个说法就是。”

    至于许心素,内官监现在可离不开他这位海贸人才,于是李国助这位还侨居东瀛的大海商直接就被厂卫给圈进了绑票名单里。

    对于人才,朱由校向来可是不管你乐不乐意,一律都是先绑来再说,厂卫对大明侨民的保绑票名单可不止李国助这一家,连带着郑芝龙那俩宝贝儿子和其岳丈细川家在内,许多有着一技之长或者精通海贸的在日侨民都在厂卫的绑票名单上挂了号。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