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189章 孔家

第189章 孔家

    去江南走上一遭,这个念头朱由校一直就有,可前面一是没钱,二是自己手里也没有现在这样雄厚的武装力量来保驾护航。

    可自打朱由校玩儿了命地收拾了东林,不但杀了韩爌、张溥等一大批东林“精英”,地方上更是向东林党大泼脏水。

    再加上他捎带脚的命施鳯来和温体仁在民间秘密散播公羊派思想,大明现在已经冒出了一批对高举公羊派和荀子思想大旗,大谈托古改制,并在内部尊奉起了荀子他老人家。

    这群人还提出了在元朝之前,儒家学子尽皆精通“六艺”,直到朱熹这个伪君子曲解至圣先师,大谈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后,儒家弟子们才彻底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zWWx.org

    为了打击程朱理学,在厂卫的纵容跟舆情司暗中推波助澜下,这些人更是把朱子他老人家私友人财、纳尼姑、家妇不夫而孕等一系列有的没的全都制成了话本广发民间。

    舆情司的那批造假高手更绝,愣是搞出了一个在庆元党禁中朱熹谢罪书中的“原本”,甚至还在某次大型拍卖会上直接叫人拍出了十万两白银的高价。

    而至于之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所谓朱子罪证,如《落秘阁修撰依前官谢表》、《落职罢宫祠谢表》反因言辞不够直白,认罪态度过于委婉,倒是没什么人再去提起了。

    也正因他天启皇帝如此不遗余力地在明暗两个方向上狂搞东林和现有的儒家思想体系,又在经济跟税收上剥夺了大批既得利益者的特权,再加上他在军中的威望日隆,有些原本躲在幕后的黑手也终于忍不住而渐渐浮出了水面。

    朱纯臣之所以掺和进了晋王和秦王的谋反,其背后正是受人要挟所致,而在大明能如此明目张胆地威胁一名国公,除了朱由校这个皇帝,更可见这幕后之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势力和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朱由校这才放任朱由检继续这么疯疯癫癫的活着,为的就是让这群人继续把目光集中在京师,这样一来,不仅能把危害限制在北京这么一小块地方,更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第一时间将全部的阴谋给镇压下去。

    但他算盘打得精,这群阴谋家可也不是傻子,据西厂和百查司的密报,就在朱由校大肆打击各地藩王的同时,许多不明身份之人在这之前就与其中的几家藩王取得了联络。

    那几家藩王为求自保,直接竹筒倒豆子的把所知全都供了个底儿掉。叫人意外的是,这些人的口供与朱纯臣父子的供词将目标都指向了曲阜孔家。

    想来也是,能够威逼大明国公背叛皇帝,除了手里捏着朱纯臣父子的把柄,更多的还是要有足以威胁到他成国公安危的实力。

    至于晋王跟秦王那俩蠢蛋,想来就是推出来当靶子用的,真被他们做成那事,这俩二货绝对会被盈盈诸公第一时间砍了以谢天下。

    叫这群人措手不及的是,朱由校打击藩王的速度太快,手段太狠,波及的范围又广,搞得大明现存的藩王郡王们全都关门谢客,压根就不想再听他们扯淡。

    眼见形势危急,最有资格威胁到朱由校皇位的朱由检又成了疯子、傻子,朱常洵这位富得流油的天子皇叔更是连身份都成了谜团。

    于是,这群人又把心思打到了朱由校另一个亲叔——桂王朱常灜的身上。

    在原本历史中,朱常灜本应在天启七年才会就藩衡州,可还是因福王那一出大戏,本就胆小怕事的朱常灜那是连连向朱由校上表,只求皇帝可怜自己,叫自己去封国关起门来过日子就好。

    对这位皇叔,朱由校对他最大的印象还是他有个在历史上十分出名的儿子——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也正因朱常灜父子在历史上还算能够坚持抗击满清的做派,朱由校也没想怎么为难这位谨小慎微的皇叔,又因他要北征,不胜其扰的他本着遵循历史发展轨迹的目的,直接封朱常灜为桂王,在北征前就打发他到衡州就藩去了。

    不成想,眼下却因朱常灜是神宗第七子和光宗异母弟的身份,孔家那群人都一致认为他是取代朱由校的最佳人选,再加上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又便于控制,一旦立桂王为帝,这盈盈诸公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据目前朱由校掌握的各方情报来看,这群人这次可是学得乖巧多了,除了孔家一直躲在幕后cao控,他们更是将举事的范围牢牢限定在了江南数省。一旦发动,即便北伐受挫,他们也会寻求划江而治,与他天启皇帝来个分庭抗礼。

    当魏忠贤跟田尔耕捧着这么一份东西来见朱由校时,一向大风大浪见得惯了的老魏走路都有些不稳。

    他魏忠贤是狂妄,但他可没狂到敢明刀明枪的去跟全天下的文人士子对抗,这谋反的事儿牵扯上了孔家,就算是皇帝,只要一个处理不好,这全天下的官员跟文人士子直接就会站到皇帝的对立面去。

    可朱由校当时只是一笑置之,对这群腐儒天真的想法,他还真就没当一回事。

    孔家也好,孟家也罢,真要是大家撕破脸皮,最终还不是要靠实力说话;且不论江南各省的卫所兵会有多少人跟着这群人造反,一个郑芝龙的水师就足以把他们牢牢地困死在江南。

    至于孔家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朱由校真不认为生出“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的衍圣公家族在面对屠刀时还能保持住自家那所剩无几的“气节”。

    孔氏因其家族的特殊性与家族超过千年的传承,其家族的长盛不衰在朱由校看来是绝对有悖于天理的。

    当卑躬屈膝成为一个家族的传统,那么孔氏后人天生就只会是一副奴颜媚骨,即便从家族理念来看,孔氏后人不仅毫无国家、民族观念,这个家族为人的本质都已经彻底败坏,其所丧失的不仅仅是儒家一直倡导的家国理念,而是连为人的基本气节都早已不复存在。

    所以,叫这样一个烂到根子的家族来作为华夏的“文脉”,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现在出于自身利益,这么一个无耻之尤的家族还想冒出来干涉国家政权跟他的皇位。

    那朱由校也就不需要跟客气什么,直接叫孔家好好体会一下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也就是了。

    而且孔家支脉庞杂,朱由校即便再举屠刀,到时只要从孔家旁支里扒拉出几个听话的想来也是不难。

    到那时,别管你是什么“至圣先师”后人,凡是敢不遵从他大明天启皇帝意志的思想统统都得改上一遍。

    不改?那就对着屠刀说话好了。

    话虽这么说,但江南能不乱还是不要乱的好,这些日子里厂卫跟百查司也没闲着,曲阜孔家的大批黑料早就汇聚到了一起,就等着朱由校随时拿来取用。

    脚尖敲了敲桌下装着孔家大批材料的箱子,朱由校的嘴角又不受控制地挂起了一抹狞笑,而这个模样恰好就被刚刚返回的方正化瞧了一个正着,老方顿时就觉得一股恶寒从脚底直接窜上了脑门。

    朱由校的这个表情,一直伺候在他身侧的方正化那是再熟悉不过,只要皇帝这么一笑,那绝对就是一场人头滚滚的腥风血雨,而这也代表着,方正化他们这几大特务头子又该有得好一阵的忙活。

    “天杀的哟!这又是哪个不开眼的招惹了这位爷爷哟!看这架势,没个几万颗脑袋填进去,皇爷这气是绝对平不了喽!”

    见方正化回来,朱由校收起了笑意,“传英国公、七部尚书及内阁诸卿殿中议事!”

    既然决意亲自去江南各省走上一遭,那朝堂上的事儿还是需要这群大臣们好好替自己守着。而自己总这么往外溜,朝臣们要是没意见那才是见了鬼了,这所以嘛,还得给他们都安排点事儿做,最好是叫他们没心思去管自己去哪折腾才好……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