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171章 枉杀三千

第171章 枉杀三千

    眼看着三月份就要到了,回到锦州朱由校也没什么耐心再跟辽东这些地头蛇来磨牙,一纸诏书下去,大明在辽东的大规模垦荒屯田计划就这么颁布了下去。

    连番的大战跟灾荒,其实对整个辽地的生产破坏还是极其严重的,这个时候,大明前期在东江跟南四卫聚拢人口跟招募流民的好处也就体现了出来。毕竟,手里可以分配的土地再多,这地还是要人来耕种,毕竟在这个时代,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朱由校一力推行的辽东垦荒政策,明文规定适用于所在辽百姓,只要愿意开荒和缴纳并不算高的税赋,每人都能获得五到十亩的土地开垦权,辽东行军大都督府还会以村为单位,按照人口数来分配耕牛和骡马等相应的农具;至于开发出来的土地,只要连续五年都有作物产出,这地便会在五年后划归个人所有,同时也会失去共用耕牛的权益。

    即便如此,这纸诏书还是得到了辽东绝大多数无地百姓的认可,在他们的眼中,这垦荒得来的田地简直就是白给一样,最先响应的便是大批从后金统治区逃过来的流民,本想苟延残喘讨上一口吃食的他们一见还有这等好事,简直就要把大明在辽东的各个府衙都要挤破了。

    至于仍然存在的大批地主跟豪绅,朱由校直接给他们来了个釜底抽薪,直接宣布大明不承认以任何形式、任何办法私蓄家奴,现有的家奴只要本人不同意,那么原本签下的全部卖身契便统统作废,而签下卖身契的家奴们都将无条件获得自由身,更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这一下,别说佃户了,就连家奴都跑的差不多了。这直接叫许多豪绅们隐匿起来的家奴人口全都主动跑到了各地府衙跟卫所赖着不走了,就等着取得土地开垦权后,关起门来去过自家的小日子。

    诏令一经发布,许多抱着“非暴力不合作”态度的辽地豪强跟大小地主们全都傻了眼,这眼瞅着就要春耕,这私下藏起来的家奴一下就跑了近九成,那自家的田亩该咋办?一时间又上哪去找人来种?这总不能自己亲自下地去种吧,那样就是累死,又能种几亩地出来。

    于是刚刚遭遇战火洗礼的辽东一下就乱了套,一部分豪族见祖家跟吴家已经表示全力支持陛下,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的令谕,毕竟皇帝陛下说了,这缺人耕种的事情会由辽东行军大都督府进行协调,而这替他们耕地的百姓也不再是私人家奴或佃户,只能以长工、短工的形式出现。

    不过朱由校并不是一点活路都不给这群人留,诏令里不许买卖奴隶说的就是不许买卖大明百姓,而至于那朝鲜、倭国等地的人口跟大战所获战俘就完全不在此例。

    还有一部分大族的反抗就显得比较激烈,可这也正给了大都督府扫平这些人的借口,而奉命主持此事的祖大寿更是一改常态,一点情面不讲不说,还喊出了“宁可枉杀也绝不放过”的口号出来。

    被他这么一搅合,又有许多豪族开始拖家带口的往女真人那边迁徙,这个大明倒是没做任何阻拦,只是在这群人走了之后,立刻便重新造册丈量土地,然后就把地又分了出去。

    锦州城郊三十里,在通往王家庄的路上,吴襄先是扫了一眼身后,见没人注意自己这边,这才略催了催战马,赶上前面的祖大寿问道:“舅哥,咱们此番真的要灭了那王家不成?要知道这王家跟你我两家素来交厚,且王家在辽地树大根深,即便咱们灭了王家的本家,可那些旁系远支绝非短期可以肃清,要是这群人都投了老奴……那咱们岂不得不偿失哩!”

    哼了一声,祖大寿没啥好气的说道:“我说你啊,还真就枉活了这么些年,这眼光上根本就比不得长伯,陛下叫咱们肃清辽地大族,虽说短期内还真就会给老奴那边添上一些臂助,可长期看,这群本就不太安分的家伙只会给鞑子那边搅合的更乱。”

    “老奴都多大岁数了,老子可听说,此番连败之下,这老东西气得可是接连吐血,照着这个情形,估摸着再有个一年半载的也就到日子了。就那群举家迁徙过去的下脚料,哪个不是在本乡本土作威作福惯了的,你就瞧好吧,这群人不撺掇着那几个鞑子贝勒们好好争一争这汗位那都是咄咄怪事哩!”

    吴襄想了想,还是不解地问道:“可咱辽地本就靠着这些世家大族来募兵筹粮,氏族安,则军心定、民心稳,军心定,将才敢战;陛下这么一搞,就不怕尽失辽左世家之心吗?”

    斜眼看了一眼吴襄,祖大寿语气突然就冷了下来,“两环,你若还认我这舅哥,那便不要再生这等心思,至于你说的军心,嘿嘿,莫说那群卫所士卒,就是你我家中那群家将私兵,现在哪个不是吵吵着要加入军籍建功,那可是军功爵啊!是你吴家能给?还是我祖家能给?”

    “至于民心,那就更不用你来cao心,就看那些逃去女真的大族,除了本族之人,能带走的丁口又有几个,那群苦哈哈现在可都眼巴巴等着朝廷分地哪!依着某看,最多三年,这辽东的军心民意便都会尽归天子和朝廷,咱们这些辽东将门要想保住富贵,那还真得按着皇爷划下的道道来走!”

    把身子凑得近些,祖大寿压低了声音说道:“眼下的局势,你我若敢异动,这辽东诸将可有大把人在等着顶替你我两家的位置,到时别说你那点小九九,只怕祖坟都得叫人刨了去!”

    身子猛地一颤,吴襄这才意识到辽地的军心跟民意早就被皇帝硬生生给扳了过去,这大舅哥说得对,自己两家的位置虽说在辽东已算顶尖,可想要顶替自己两家的那可是大有人在,到时候别说什么振臂一呼了,只怕刚冒个头出来,立刻就会有人在自己背后捅刀子。

    又向前行了百十来步,祖大寿缓和一下语气继续说道:“再者说,这群大家豪首又有什么好鸟,侵占屯田地不说,还隐蔽丁粮丁口,你算算,自弘治年起,因赔不起屯粮,多少辽地男儿一脑袋扎到了鞑子那边,眼下,这群王八犊子跑便跑了,去了也不过给鞑子添上一群米虫而已。至于这不跑还不听话的……”

    扬起马鞭指了一下里许外还算高大的王家庄坞堡,祖大寿回头猛地大喊道:“小子们,咱爷们立功发财的机会到了,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先把这王家的四门给老子堵死,也不消跟他一个土鳖磨牙,直接架炮去轰便是。”

    “临行前,孙阁老他老人家说了,这王家财货的三成都是咱弟兄们的,砍掉十颗脑袋,那也能抵一个鞑子汉军的人头,嘿嘿,老子还是那句话,鸡犬不留,一个也莫放走了!”

    随着大军将王家坞堡团团围住,这座花下巨资修建的堡垒也只有灰飞烟灭的一条路在,加上立功发财的巨大诱惑,别说普通士卒两眼放光,吴襄在大炮轰开一个口子后第一个就飞马冲了进去。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约摸两个时辰后,王家,这个在成化年间就以锦州为本家据点,在辽东开枝散叶一百六十多年的世家豪族便被大炮轰碎进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与此同时,刘家兄弟作为新投之将对皇帝颁发的这条政令执行得更为彻底,在袁可立的帮助下,不但第一时间向百姓和流民分配了土地,还在辽南进制造出了一起起针对世家豪绅们的血腥杀戮,但凡稍有反抗,虎狼一般的士卒便会毫不客气地对其全族进行灭门。

    而辽南的豪族还曾妄想联络后金来进行抵抗,但事情却正好被一个想要分得土地的家奴给告发了,于是,暴怒的刘家兄弟直接炮决了这十几个家族,最后搞得整个辽南连拥地千亩的地主都开始人人自危起来。

    最后,还是朱由校觉得刘家兄弟做得太过,先是降旨严斥了一番,紧接着便降旨褒奖刘母深明大义,先是一品诰命封了起来,又直接赏给了刘母辽南四处庄园作为食邑。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