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148章 销尽英魂

第148章 销尽英魂

    随着猛如蛟龙般的天雄军加入了战场,整个战场上的局面立刻就被扭转了过来。

    雄浑的明军战歌继续在四野间来回激荡,看着面前高声嘶吼出这不知何意歌声的明军,战场上的女真将士竟产生了一股莫名的惊惧。

    这些拼命嘶吼战歌的明军逐渐变得更加疯狂,死亡在他们面前竟好似无物,全都以近乎疯狂的频率把手中的武器狂挥。

    一个女真士卒刚给了面前明军肩膀来了一刀,这受伤的明军竟咬牙切齿地挺着已经断了枪头的长枪,恶狠狠地把这一截木棍就通进了这名鞑子兵的喉咙里。

    紧接着,这名肩膀受伤的明军竟直接把人挑到了半空,又顺势将人重重摔到地上,明军类似的疯狂举动在战场各处不断上演,目睹了这一幕幕近乎疯子行为的女真士卒在这种巨大的压迫下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老奴的本阵内,已经执刀连斩二十名女真重骑的曹变蛟周身上下全都布满了血浆和不知人体何处的残肢,仅凭他一己之力,硬是挡住了丈许一段距离女真重骑的反复冲锋。

    绝望和恐惧的情绪逐渐在女真人中蔓延,渐渐地,受到明军将士疯狂的战意所迫的女真人竟在这种令人绝望的氛围里激发出了体内的兽性,不少的女真士卒就这样原地狂挥起了兵器,丝毫不管身旁究竟是敌人还是自家的袍泽。

    “他妈的,这群狗鞑子疯了……”

    猛如虎架开一个虏兵近乎疯魔的狂攻后,一刀便斩断了这可怜士卒的脖颈。

    马祥麟也给一个鞑子兵捅了一个对穿,抹了一把溅在脸上的鲜血,恶狠狠的说到:“狗鞑子快坚持不住了,告诉弟兄们,不要松劲,把这群疯鞑子给顶回去。”

    老奴中军,努尔哈赤双目欲裂看着远处的战场,女真重骑兵在马贼和蒙骑的快速穿插下被分割成了数块,静塞军和天雄军则结成数个密集的方队不停地来回冲击,在密集的骑兵方阵的反复冲击和碾压下,越来越多的女真骑兵开始向着四周逃跑起来……

    努尔哈赤的脸色极其难看,这时,一个负责传令的女真轻骑自阵后狂奔而至,一脸惊恐地说道:“禀大汗,大明天雄军统帅卢象升马踏车阵,连挑楯车十三架……”

    话音未落,又是一名传令兵慌忙赶至,“禀大汗,卢象升阵斩甲喇额真巴礼阁,阿济格贝勒为救杜度台吉,已经舍了车阵……”

    “报……禀大汗,卢象升率天雄军冲散了我军车阵,正向中军方向杀来。”

    “混蛋!”

    努尔哈赤牙关紧咬,握着刀柄的右手青筋暴起,他到这时才想明白,感情这明人小皇帝早就算计好了要在这里摆上自己一道;而更叫他感到郁闷的是,这卢象升又是个什么东西,这天雄军又是哪冒出来的一支军队,整个车阵竟仅凭他卢象升的一人之力便给破了,随着这天雄军的加入,更是扭转了整个战局。

    “来人啊!”

    努尔哈赤忽地拔出了腰间佩刀,大喝一声就要亲自领兵去会一会这位卢象升,就在老奴踩着马镫将身子微微向上一挺的当口,老奴只觉面前一点寒芒急闪而至,紧接着身前黑影一晃,随着一声惨叫传来,一个亲卫就这么扑死在了老奴的怀里!

    “绘銮!绘銮!”

    老奴此时再也不敢托大,赶紧在亲卫们的保护下将怀里的侍卫平放于地,只见一支羽箭不偏不倚地穿透了这名侍卫的后脖颈,三棱的箭簇带着一小块不知名的碎rou,鲜血也正顺着箭杆一股一股地自喉咙中涌出。

    因气管被箭尖割断,绘銮此时已经发不出一点人声,是不停地倒着气,满口的鲜血又倒灌进气管内,身体已经开始了不正常的痉挛。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把手指向了沈阳城的方向,努尔哈赤此时已是双目眦血,只是连连点头道:“绘銮,你大可放心,本汗定会妥善安置崔朱克一门,绘域那孩子,本汗也会留在身边好好调教!”

    听到努尔哈赤的亲口承诺,崔朱克.绘銮便不再继续与死神挣扎,身体在一阵猛烈地抖动后,便直挺挺地死在了老奴的怀里。

    伸手将绘銮仍旧瞪得老大的双眼合上,努尔哈赤这才长叹一声,回头对着几个传令兵说道:“速去给多尔衮传令,跟着本汗……”

    身体原地晃了两晃,努尔哈赤在亲卫的扶持下这才稳住了身形,只见这时的努尔哈赤仿佛一下就被抽干了全身气血一般,整个人都软绵绵地靠在了一名亲卫身上继续说道:“叫他,叫他跟着本汗先撤向开原……”

    夜幕降临,这片辽河边上小小的平原地带上的仍旧弥漫着浓重得血腥味。

    持续了一整个白天的战斗,以后金军的主动败退宣告了大明取得了最终胜利。

    此战,作为主力与敌鏖战的静塞军伤亡达到了五千,甘辉招募来的一万马贼更是折损掉了近七千人,曹变蛟所部虽然加入战斗较晚,但因直面后金车阵和老奴的中军,一万多骑也有着不下三千的伤亡,其中一半伤亡都是来自曹变蛟率领攻击老奴本阵的那三千骑。

    而女真人的伤亡更大,杜度和阿济格率领的万余步卒几乎全部战死,只有一千多人在老奴领兵撤退后做了大明的俘虏,七千女真重骑除了跟随老奴和多尔衮杀出重围的一千五百余骑外更是全部选择了死战不降,本来多尔衮还能多带出几个,但看着身后越追越近的大明骑兵,近五百女真重骑主动选择了为努尔哈赤父子断后,在几轮冲杀后,卢象升选择将这群人全部射杀。

    整个战场上积尸如山,有些双方反复争夺的区域内更是血流成河,不少的明军将士就跟女真人死死地搂到了一起,已经僵硬的身躯怎么掰都很难将其分开。

    而幸存下来的明军将士仍没有休息,他们第一次拒绝了被他们奉为神明般皇帝的命令,忍受着身体上的伤痛和疲惫,在一个个的尸堆中将死去袍泽的遗体找出。

    浓烈的血腥气很快吸引来了狼群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野兽,朱由校只好命刚刚在汎河城那边搞完屠杀的伯彦和李永贞带着麾下人马在外围进行着警戒。

    连番大战下来,伯彦部的一万骑兵也仅存不到四成,暴跳如雷的伯彦自然不敢把气撒到朱由校的身上,而是直接将汎河城一战中的五万多俘虏全部分批斩杀,并在李永贞的指点下以万人为一基数,在汎河城通向沈阳的要道边各筑起了五座京观。

    漆黑如墨的夜空下,一千多的女真战俘被粗长的绳子串在了一起,不远的一片平地上,是一个刚刚挖好不久的巨坑。

    负责押送的静塞军将士全都冷漠地看着面前的一切,对这些女真人,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他们其实和这些女真人一样,在这一场杀斗中失去了亲如手足的袍泽,对这些女真人将要面对的结局,他们只有报复和复仇的快意。同样的,他们也知道,如果是大明战败,他们也会面对相同的结局,而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场。

    朱由校安静地站在巨坑不远的一处山包上,他阴沉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出现,对此时已经心如铁石的他来说,将这一千多人坑杀掉,实再算不得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巨坑边,即将迎接死亡的女真人终于sao动了起来,无论一个人再怎么悍不畏死,当这种等待死亡的情形真的到来时,任谁也是无法保持着从容。

    “把他们推下去!”

    奉诏监刑的李永贞可不管这套,直接指挥负责埋人的一众马贼就把人给推了下去,大坑里顿时就传来了一片哀号,而不管谁想爬上来,迎接他们的只有马贼们锋利的刀枪。

    命人将李永贞叫到身边,朱由校命他附耳过来,轻声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李永贞的脸上顿时就是惨白一片,旋即又挂起了一抹因兴奋产生的潮红,向朱由校施了一礼,便快步来到了巨坑边上。

    站在坑边,李永贞扯着嗓子冲着坑里的女真战俘高喊道:“尔等听了,我李某人最不喜好杀生,今儿就给尔等个机会,你们这千把人里,有一百个可以活命……”

    顿了顿,李永贞阴鸷的双眸精光一闪,阴恻恻的声音再次飘荡在一众女真战俘的耳中:“不过嘛,这谁生谁死,还得尔等自己做主……”

    死寂,刚才还嘈杂一片的大坑内顿时就陷入了一片死寂。

    突然,大坑里一声不似人嚎的惨嚎打破了四周的沉寂,原来是一个女真俘虏竟然张嘴咬在了身旁一名同伴的脖子上,随着一股股的鲜血冒出,受到这恐怖场面和血腥刺激的女真战俘再也无法守住心底最后一线理智,坑内的景象也逐渐走向了失控和残忍……

    朱由校对活埋坑里的情形丝毫都不关心,就在他脚下的矮坡下面,凡是白天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全都整装而立,他们正在为战死的袍泽准备着最后的葬礼。

    得到皇帝的允许,准备停当的火葬终于开始,战死的将士尸体全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一架架木台之上,在他们皇帝的见证下,在他们生前战友的祷告声中,无数铁骨铮铮的汉子逐渐在熊熊然烧着的烈火中化成了灰烬。

    红色的火光映衬在场内每一个人的脸上,没有沮丧,没有哀怨,有的只是对往昔战友的追忆,有的只是对战争残酷的感怀。

    烈火销尽英魂,这些大明将士的英灵终会升入九霄之上,直至化作漫天的繁星,护佑着他们曾为之献出生命的国家。

    大火渐渐熄灭,场内的明军小心翼翼地将袍泽战友的骸骨装入骨灰坛中,,就在刚才,朱由校对全体将士承诺,今后凡是为国战死沙场的将士都会留下一捧骨灰奉于太庙,还会有一部分将在他百年之后一起葬入帝陵,剩下的一部分,则会发战士们还各自的家乡,无论天涯海角,大明都会为战死的将士勒碑家乡以表战功。

    这样的仪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明军士卒在经历一场血战后的士气,将战死将士的骨灰奉于太庙和随葬帝陵的做法也能使三军将士觉得这种为国牺牲是值得的,他们的家人也会认为为国捐躯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

    下一步,朱由校还会通过五军都督府来为战死将士的家人解决一系列的后顾之忧,即便国家的财政再困难,这些银子还是必须要花的。

    军人,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他们为国捐躯,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都不该被磨灭,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都应高于普通的官员。

    大明可以有世家,但世家子弟一定要以沙场报国为己任,大明的百姓和民间一定要以从军尚武为光荣,军人,无论处在什么时期都应是这个国家和整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即便战死边野,他们的灵魂也将默默守卫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理应享受君主和百姓不绝的供奉。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