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71章 锦衣阴帅

第71章 锦衣阴帅

    把目前能想到的事情都交代下去,只留下了方正化、魏忠贤和田尔耕三人。

    黑明孝见皇帝要与三个特务头子商量事,便很识趣的招呼上张献忠和金大,退到殿外去清理闲杂人等了。

    沉吟了好一阵,朱由校对魏忠贤说道:“大伴,朕离京后,信王那边务必要加强监视,只要他不出那个院子,那便一切由他。”

    “但有异动……”

    “许卿先决后奏。”

    “老奴遵旨!”

    见皇帝说得严肃,魏忠贤也知道此事颇为棘手,赶忙躬身领命。

    “方卿,告诉马乾,调制各色毒药五百斤;那止血丹和刀枪药,他能做出多少朕就要多少;缺什么原料,叫他找王守安去要;另外,调他二十名弟子随驾。”

    “遵旨!”

    方正化亦是正色领命。

    “田爱卿,锦衣卫对朝臣、勋贵的渗透还要加强。江南、西南的锦衣卫也必须有所行动,告诉他们,只要事情办得圆满,朕必有封赏!”

    “眼下虽以武力压制了各方异动,但亦难免有人心怀不满。”

    “尔等谨记:善守者,潜于九地之下;这些安插在大臣身边的密探便是耳朵和眼睛,一定要给盯住、看紧,但有阳奉阴违者,厂卫家法伺候。”

    “另外,你们三个都给朕收敛点,别总拿尔等间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来烦朕;争功邀宠也得分时候、看情况,再私下里互相拆台,朕就把尔等挨个放血。”

    三个特务头子见皇帝动了怒,齐齐跪下连称万死。

    “好了,要杀尔等,一死足矣!”

    “不用听那帮文臣讲什么兔死狗烹的故事,朕没那么无聊,也没那么无情;只要尔等尽忠皇事,自是不用担心被那帮文臣清算。”

    嘴角向上一扬,朱由校继续说道。

    “你们想必也看到了,徐尚书那些人的能耐有多大,短短几月时间,就搞出了这么多赚钱的门路;这帮人是什么?是咱大明真正的财神,等那些厂矿都支应起来,只要尔等忠心于朕,朕多给尔等划上一些好处就是,何必为了眼前那点蝇头小利争得乌烟瘴气。”

    “朕说过,这赚钱的门路多了,别总盯着土里刨上来的那点吃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等那京师大学建立齐备,这些学子就是咱大明创造财富的源源动力;尔等也翻翻史书,看看哪个朝代把百姓惹得恼了,最后能落下什么好下场不成?”

    一番话,说得不仅实在,也很是在理;三个特务头子听了,脸上都挂起了青白之色。

    笑了笑,朱由校又开始画上了大饼,他指着桌上的堪舆图说道:“咱大明虽大,可适宜耕种的也就那么大的地方。”

    “尔等真要喜欢土地,那就好好跟着朕干!等大明收拾干净了这些杂七杂八的番邦小国,朕就给尔等各自划上一片地方,由得尔等折腾就是;只要大明不亡,许尔等与国同休。”

    魏忠贤、方正化、田尔耕三人闻言大喜,赶忙跪下谢恩不已。

    没错,谁都想混个封妻荫子,要不凭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你小皇帝玩命!

    太监没后人,拉倒吧,他老魏入宫前可是有妻女地,就算现在还没找到他那闺女,可魏良卿这个侄子总能接续魏家香火吧!

    方正化在山东老家也有子侄过继到名下的;所以说,太监怎么了,太监被封侯的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即便自己封不上,给自己的继子、子侄谋个出身,保得家门香火不绝他不香吗?

    至于拉上军备部和京师大学,还是想给徐光启等人加上一道保险,毕竟这明枪易躲,那暗箭却是难防;而且一切的技术封锁和安全保卫都要倚仗厂卫,叫着三个大头子多警醒一些总是好的。

    画完了大饼,又与三个龙腿子谋划了一阵,朱由校这才心满意足的伸个懒腰,端起茶盏抿了起来。

    田尔耕和魏忠贤都有事情处置,见皇帝端起了茶盏,便各自向皇帝告了退。

    又打发方正化去准备返宫车驾,等屋内就剩下自己,朱由校伸手有节奏地敲了敲身旁的书柜几下。

    “咯吱吱……”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机括声,书柜向外翻转,只见一身材十分矮小罩面的黑衣人径直从书柜后的密室中轻轻走了出来。

    黑衣人正要行礼,朱由校把手一摆。

    “好了,和你说过数次了,此间只你我二人,又何必讲究那些虚礼。”

    黑衣人却没接话,只自顾自的行完大礼,朱由校也早就习惯了此人做派,说那番话其实也就是意思一下,来到这封建社会久了,他也早就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跪拜。

    等黑衣人行完礼,朱由校轻声问道:“事情进展如何?”

    “回陛下,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几个都御史、二十六家统军侯爷、五大行军都督、南五省各督抚家中,小人都已安排进了耳目;各地藩王王府,也正在加紧渗透,不日便会有反馈……”

    黑衣人的嗓音冷冽而沙哑,语速不快又略显低沉。

    “很好,不止这些人,魏忠贤、田尔耕、方正化、许显纯这些大小的厂卫头目身边也要有眼线。”

    “日后辽东、蒙古、朝鲜、日本这些番邦的王公大臣身边,能塞进去多少人就给朕塞进去多少人。”

    “记住,只需这些人蛰伏起来,除非被监查之人有了异动,平日就老老实实的给朕呆着。”

    “另外,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查清后金出兵的真正意图。”

    “建虏兵力完成集结前,朕要知道他的具体行军计划、兵力配置、各军领军将领的详细信息;朕对你花了多少银子、用了什么手段都不感兴趣,朕只要结果。”

    朱由校语气平淡,似乎这些事对面前这位矮小的黑衣人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

    “奴才遵旨!”黑衣人的嗓音依旧沙哑。

    思索片刻,朱由校继续吩咐道:“三日后,朕会去北地巡视,你在京师,一切皆照计划行事便可;把十天干、十二地支调到夜枭营,朕自会叫人安排他们!”

    “奴才遵旨!”

    黑衣人不快不慢的答到。

    “好了,你可以回去了!”

    该叮嘱的都叮嘱完,估计方正化也该回来了,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黑衣人退下。

    黑衣人仍是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这才转身退入了密室。

    百查司,比密营还要神秘的特务组织。

    这个组织明面的头目便是林继,可暗地里却是这神秘莫测的矮小黑衣人在统管一切。

    说起这人身份,那就不得不提起那位沉迷修仙的嘉靖皇帝。

    纵观嘉靖一朝,除了那位替皇帝遮风挡雨的严阁老地位尊崇,还有一人更是倍受皇帝信任,而这人就是时任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此人当时不仅权倾朝野,还是大明唯一位活着时候便获得三公三孤的人,也就是中枢的三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和少师、少傅、少保这三孤,他陆大指挥使挨着个的封了个遍。

    可嘉靖皇帝真的就对陆炳如此放心?

    当然不是,就在嘉靖二十六年,陆炳与严嵩合谋坑死了夏言。

    这叫本就不满于严党贪婪的嘉靖对陆炳也起了猜忌,于是他亲选数名亲信,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将这些人潜入锦衣卫内部作为内应;而这些人的首领,便被称为“锦衣阴帅”,负责私下监察陆炳的一切异动。

    自嘉靖之后,这阴帅制度在隆庆朝被废止了一段时间;直到万历皇帝登基后,其母李太后在他亲政后无意中提及了此事,那时就已经合计着对付张居正和收拾冯保的万历皇帝就像被打开了一道亮窗,于是二话不说便将其恢复。

    而这时任的锦衣阴帅却也十分了得,不仅在倒算张居正、清理严党余孽中屡立大功,更是在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不巧的是,也正是因为直接参与进了“三大征”,锦衣阴帅身负重伤,不久便死于任上。

    后来因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继任,万历皇帝便将此事放到了一边。

    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因明军败于萨尔浒,万历皇帝得到前线消息,于宫中连吐数口鲜血;深感时日不多的他,便亲自在亲信中官里挑出了一人,为自己的继任者选出了新任的锦衣阴帅,也正是这名身材矮小的黑衣人。

    而朱由校就没那么好运,泰昌帝死得太过突然,他对这些事儿是一点都不知道。

    这新任的锦衣阴帅因当时的实力有限,深感于泰昌帝的死自己是要负起一定责任,他本想一死追随先帝,可眼见得主少国疑,又实在无颜面对新君,便只能隐忍下来,只在暗中默默发展起自己的势力。

    直到朱由校落水事件发生,这锦衣阴帅觉得自己若再潜于暗处,实在对不起两任皇帝的恩遇;便先假借许显纯之手引出骆养性等人的阴谋,又及时向朱由校表明身份,提醒他小心东林集团的突然反扑。

    正在发愁于百查司无人可用的朱由校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自是大喜过望,又命人秘密查遍宫中典籍,终于在嘉靖、万历的起居注中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

    当下,朱由校就将百查司的一应事物全部托付给了这锦衣阴帅,并寻了个由头将他送出了皇宫。

    至于这处密室和暗道,则是借着修建惟扬殿和整修西苑的机会,由百查司的人负责建造的。

    眼下的百查司内部,这每个情报组的头目都没有名字,朱由校点名要的十天干、十二地支,是百查司中武功最高,最精于潜伏暗杀的二十二人;而这二十二人,乃是林继都不知道的百查司最强战力。

    至于林继,他所统领的只是百查司中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命名的一百零八个情报组负责人。

    与天干、地支只能藏在暗处不同,这一百零八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对外身份,各自又都有自己统领的情报组,每组都负责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领域的情报工作,现在的分工便是三十六天罡组负责大明境内,七十二地煞负责周边及海外。

    没办法,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朱由校便一直有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错觉。

    即便是林继、方正化这两个亲收的贴身亲信,还有张惟贤、卢象升和孙传庭这样的国之柱石,他也是一律监察不误。

    可百查司所起的作用却不能小觑。

    比如福建商税收的很好,但海关关税一直没什么起色,其实便是郑芝龙这厮勾结荷兰红毛搞的鬼。

    所以朱由校才会叫许显纯这个龙腿子总督闽浙两省军务来牵制郑氏;同时又密令福建总兵俞咨皋,“修兵备武、暂忍芝龙”,避免提前与郑氏爆发冲突影响福建及东南沿海的稳定。

    更是通过内宫监,秘密与郑氏死敌许心素合作,以舟山港为基地,绕开郑氏集团控制区域,已经开展起了对荷兰与日本的海上贸易。

    还有南直隶的徐鸿基,这老东西虽然砍了不少富商,抄了不少官员;前阵子又配合自己镇压了士子之乱。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可南直隶除了交上来的第一笔商税银子后,便又恢复了以前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而厂卫派去的两批人手全部莫名其妙的失踪,百查司的密探回报,这一切就是这个老东西和南京那帮勋贵们搞的鬼。

    但为了南直隶的稳定,朱由校也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恶气,但各大特务组织暗地里对南直隶的渗透也加强了几倍。

    再比如辽东,孙承宗虽然威望够高、能力够强,其实真能听他调遣的辽东军却只有四万,那战力最强的两万关宁铁骑,有一半只听祖大寿这个兵头的。

    就说这次清饷,只有战兵不到四万的祖大寿,所请饷银却是按十一万人上报的,一次就吃了近四十万两的空饷(几年之和)。

    以上这些,好多都是厂卫都无法探查,或者查到了也不敢报上来的。

    这也更坚定了朱由校不惜成本的将大笔金银投入到百查司中,毕竟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情报始终都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房门声响,方正化恭恭敬敬的自门外进来,轻声禀报到:“禀皇爷,车驾已经准备停当,请皇爷移驾!”

    --

    作者有话说:

    先去接孩子,下一章估计得晚点,因为得陪小孩玩儿会!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