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53章 前事

第53章 前事

    诸事议定,朱由校也没心思留两位亲信重臣用膳,命方正化将两人送出宫门,便斜靠在榻上琢磨起下一步的事来。

    过了许久,方正化捧着一叠奏章轻轻地走到皇帝榻前,又小心翼翼的将奏章放到一旁的案几上,正待退下,却听皇帝开口问道:“又是朝臣们劝谏福王之事的?”

    方正化忙施礼道:“回皇爷,正是。”

    叹了口气,朱由校将身子坐正,悠悠说道:“这是第几次了?还真够执着的,不过……他们折腾折腾也好,不闹出点儿动静,这样一场大戏,就朕一个人唱倒是有些枯燥!”

    方正化默然,这件事,说成是朝政,那自是轮不到他来插嘴;要说是天子家事,那就更轮不到他一个奴婢来掺和。

    朱由校在彻底控制住京师防务后,立刻降旨召回了受东林党打压而遣戍在外的原齐党魁首周永春,并任命其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主持此次谋逆案的全面清算。

    就在周永春抵京当日,孙承宗及袁可立两位帝师亦齐齐入京,朱由校执师礼,在西苑接见了两位老臣,并请二位老臣随驾检校京营诸军,并亲赐天子剑;孙、袁皆大受感动。

    当夜,朱由校与二位帝师及内阁次辅施鳳来、英国公张惟贤、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在西苑密谈至深夜,而谈了什么却始终无人得知。

    只是此次密谈后,本欲上书请皇帝停止再兴大狱的两位帝师对此事皆闭口不谈。

    第二日,孙承宗在向皇帝讨了一道征辟茅元仪、鹿善继、孙奇逢为兵部职方主士共赴辽东的圣旨后,便与袁可立告别了皇帝,各自赴任去了。

    而这,也宣告一众东林党人想指望两位帝师能够劝谏皇帝的希望彻底破灭。

    正如东林党人所担心的一样,在两位帝师离京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皆是充满了残酷和血腥。

    周永春一到任,便向皇帝推荐了同为齐党的亓诗教,皇帝准其所请,擢亓诗教为右督御史,朝廷便以周、亓二人为首,汇同刑部、大理寺、厂卫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大清洗。

    凡直接参与此次政变的叛军全部被斩,九族被迁往辽东划为耕奴;东林党在京师中被查出的全部党羽亲信一律被判弃市,九族皆被划为贱籍发往西北各军镇为奴。

    除去被定为首逆的韩爌服毒自尽外,韩氏一门九族斩绝;参与到政变中的大臣如前户部尚书侯恂、太仆少卿蒋允仪、江西巡抚解学龙、广西道御史游士任、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等一百三十六名官员皆判九族斩绝。

    受逆案影响而被处置的中央到地方官员更达六百余人,其中的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抄家、发配充军。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被冲击最为惨烈的衙门竟是太医院,有员五百的太医院,上至院使下至典薄被抓的足有一百二十五人,其中三十二人被以“谋害皇嗣、投毒天子”等不赦大罪,皆被判凌迟,九族夷灭;其余的皆被判充军。

    因逆案牵连,“关西夫子”冯从吾在惊惧中猝然离世。

    随后,关中书院因“私占百姓田亩”的罪名被朝廷捣毁,书院一切书籍皆被焚毁。

    十几名曾主持建造关中书院的官员皆受到相应处置,即便已经去世的陕西布政使汪可受,亦被褫夺所追封的兵部尚书衔。

    前翰林院修撰文震孟被家奴告发,言其“与逆贼相厚”且“谤君为桀纣而自比屈原”;于是,文家被抄,九族皆远徒崖州,行至广西,文震孟在忧愤中暴毙而亡。待消息传回京师,朱由校怜其才行,命当地官员厚葬并善待其家人。

    在福建,被皇帝夺情调至福建的新任巡抚熊文灿依圣旨,以“凡查抄富户,许其家资一成”的重利顺利收服了军心,又以“均富家田于百姓”彻底收服了民心。其后更是只身片舟招抚了郑芝龙,并任命其为海防游击。随后依郑氏的势力在福建沿海一带打击各走私商队并强征关税。

    在江西,一众厂卫鹰犬将控制瓷器生产的几个大家族全部抄没一空;与这几家相厚的官员也被尽数索拿。

    其后,传旨太监向全体工匠宣读了皇帝旨意,不仅废除了他们的匠籍,还将他们的待遇提高了三倍不止。而几大瓷器作坊均被收为皇帝私产、改坊为厂。

    更是形成了以地方锦衣卫负责安全保卫和技术封锁,各工匠以技术入股,内监负责产品外销,以皇室账房监理查账的全套运营管理系统;至于各大作坊的生产厂长,则以资历最老、技术最好的匠人来充任。

    再说信王朱由检,在平叛当夜,韩爌与信王出逃之时被神枢营截堵于左安门,当韩爌被擒后,朱由检突然冲天咆哮、状若疯魔,后来竟披发赤足、挥舞长剑抗拒抓捕,京营将士忌惮其身份,又恐失手伤了天家贵胄,只能将其团团围堵在左安门内。

    最后,还是魏忠贤携天子圣谕,宣布信王被除爵为民、永远圈禁,一众京营悍卒这才一拥而上将其拿下。

    而三位信王妃和王承恩一行人在昭阳湖畔被寻迹追来的锦衣卫截拿回京,信王妃周氏被赐三尺白绫,周氏九族不分老幼皆一体斩绝;王妃田氏、袁氏被褫夺一切封号优待降入贱籍,与王承恩一道,皆随朱由检被永远圈禁。

    远在南京的曹化淳在得知上述消息后,在寓所服毒自杀,奉命前来抓捕他的南京锦衣卫将其裹了一张草席后弃于荒野。

    待各地稍定,无论朝堂还是地方上的东林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后,朱由校亲书圣旨,以谨遵皇祖父遗命为名,册封太皇太妃郑氏为大明圣母太皇太后,并于降旨当日亲往慈宁宫,执孙礼参拜郑氏;其间更是流着眼泪对郑氏说:“朕有祖母而不能尽心奉养,朕实乃不孝不慈之君”,观者皆大为感怀天子至诚至孝之心,尽掩面垂泣。

    郑氏虽然惊喜,但一时间并不敢受,三次向朱由校请辞,朱由校不许;内阁、六部纷纷上书劝谏,内廷则一律留中不发。

    紧接着,朱由校封郑氏侄子郑养性为乐安侯;又以“实不忍圣母太皇太后、福王叔母子骨rou相离”为名,亲笔写下一封家书,请福王全家入京侍奉太皇太后,并承诺以京畿周边全部皇庄来置换福王在河南的封地,信中言辞恳切,用情至深;信里对福王更是仅以叔侄相称,片言未提君臣之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一时间,朝野震动,内阁、六部、六科、十三道仅三日间就上疏二十三次,皆言:“陛下当如先皇之守礼,切不可因小孝而失大道”,朱由校皆未作理会。

    顿时,京畿各地流言四起,世人皆言:“今上无嗣而信王失德,帝欲册福王为皇太叔矣!”

    坊间更有传闻,福王在接到天子书信后,表现得喜不自胜,当日便携王妃及世子至上清宫问卜,连卜三次,皆呈大吉之象;福王大喜之下,竟拍着长子朱由崧的肩膀说:“昔年皇考赐汝小字福八,今竟应验矣!”

    而如张惟贤、朱纯臣、施鳯来、郭允厚等一众皇帝宠信的勋贵重臣,却对此事始终不发一言;最后逼得众大臣无奈,竟想到拉上魏忠贤去给天子进言。

    但老魏更绝,先是在宫中躲了两天,后来干脆装起了病,只不过他却将养病地方选到了修建兵备部衙署的工地之上。

    众朝臣无奈,又将主意打到了张皇后身上,可因父兄参与政变,皇后张嫣被皇帝降旨严斥,此时尚在坤宁宫内禁足思过,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有心去管这事。

    那位被皇帝褫夺了一切封赏的国丈张国纪当得知有人在打自家闺女主意后,顾不得两个儿子刚刚受过廷杖还在养伤,竟连夜收拾细软逃回了河南老家;他想得却也没错,左右皇帝已经降旨,张氏一门三代不得封侯,与其还在京师提心吊胆的耗着,还不如回乡做个富家翁来得实在。

    而京师的一切消息竟然像长了翅膀一样被有心人传到了福王耳中,唯恐再生变故的朱常洵也就不再犹豫,将全部家当装了满满一千五百余辆大车后,不等与前来接收王府产业的孙传庭办理交接,只在府中留下几十名管家与账房;就急匆匆领着全部家小,浩浩荡荡地向着京师进发。

    就在福王启程后的第三天,沉寂多日的内廷突然连发数道圣旨,宣布在京畿各地施行宵禁,并以皇帝亲选的十二家武勋侯爷接掌十二团营一切军务,并镇巡京畿各地弹压不法。

    其后,兵部、五军都督府又连发令谕,急召满桂率部入京宿卫,并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节制兵马、封锁关门,山海关许进不许出;厂卫更是缇骑四出,颇有再度大索天下之势。

    就这样,关于福王入京的一切争论在内廷的强力弹压下暂时被平息了下来,各部朝臣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向皇帝上书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