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44章 封赏

第44章 封赏

    翌日清晨,一众京营将士齐聚午门内广场。以英国公张惟贤为首的一众京营将士,皆是全甲在身、盔明甲亮、精神百倍地注视着广场中央新筑的高台。

    “陛下到……”

    随着一名内侍的喊声,高台两侧早已准备好的鼓手一齐擂鼓,朱由校在一众锦衣卫的护卫下,骑着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踩着鼓点节奏缓缓的走出了正门。

    “陛下万岁!”

    “大明万胜!”

    当一众京营将士看到皇帝御马前行,而且身着金甲、腰悬佩剑的“英姿”,人群皆是爆发出一阵阵山呼万岁的喊声。

    作为一名军人,谁不希望自家皇帝是一位骁武平陵的马上皇帝,谁不希望自家的皇帝能够带领大家开疆拓土,谁不希望跟着这样的皇帝博取功名。

    见自己一出场就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朱由校还是非常满意自己搞的这一套“作秀”。

    没用任何人搀扶,朱由校翻身下马,手扶佩剑昂首走上高台。

    整个广场上鸦雀无声,待朱由校站定,先是环视一圈,他朗声说道:“诸位将士,朕,来了。”

    言罢,两边的鼓手又是一齐擂鼓,这也是朱由校自后世学来的开场秀。

    “今天,朕除了给众位将士表功,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顿了一下,看着台下众人的表情,朱由校提高了嗓门继续说道:“朕,就是要告诉大家,朕和你们站在一起,大明天子,永远和大明的将士站在一起,永远和大明的万千子民站在一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日月山河永存,大明江山永固,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

    “日月山河永存!大明江山永固!”

    在早就安排到人群中的锦衣卫高声带动下,场中众人皆是跟随皇帝齐声呐喊,把气氛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见火候已到,朱由校赶忙趁热打铁。

    只见英国公张惟贤自皇帝手中接过厚厚的功劳簿,便朗声念了起来。

    凡是被念到名字的将士,都在内侍的引领下,以二十人一组登上高台,由皇帝亲手在每个人的胸前佩戴上一枚纯银的勋章。

    勋章的样式,是由朱由校亲自设计,兵仗局连夜赶制。图案虽简单,只是以日月为背景代表大明国号,以一柄利剑横亘日月之间来代表这枚勋章是以军功博来。

    但这种由皇帝亲自授勋的荣耀,却叫一众登台的将士无比的激动。尤其是那些普通士卒,一个个六七尺的大汉,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而没能获得登台授勋的将士,除了一脸羡慕,更是捏紧拳头,恨不得现在就提刀替皇帝上阵杀敌。

    用了近一个时辰,二百六十三名有斩杀叛逆、擒拿贼首之功将士的授勋才彻底完毕。

    紧接着,由新任兵部尚书崔呈秀宣读各营之功及全部参与平叛将士的赏格。

    当数百名锦衣卫力士押送着几十辆装满白银、铜钱的大车来到高台前,这场表功大会彻底的被推向了最高潮。

    待锦衣卫在东西厂二厂的监督下把赏银发放到士卒手中后;场中全体士卒,包括各营将官齐齐单膝下跪、以拳击胸,这一刻,没人再喊口号,只有拳头击打胸甲的铿锵声在场中回荡。

    英国公张惟贤在朱由校的身后感叹道:“陛下,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朱由校并未接话,只是平静看着眼前的一幕。

    以他后世所知来看,明实亡于党争,正是自张居正死后越来没有底线跟节cao党争以及宗亲和九边越来越大的开销,最后才拖垮了这个帝国。

    至于军队,从嘉靖后期开始,明廷朝野其实已经认识到屯军军户的糜烂和无能,也逐渐以募兵代替卫所士卒用于征战。

    戚家军,俞家军,关宁军,白杆兵乃至后期孙传庭的秦军、卢象升的天雄军皆不是弱旅。只是小冰河时期的自然灾害与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给农民起义提供了生长土壤,而朝廷在处置农民军问题上的摇摆不定和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吃饱饭的问题,又给各路农民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加之数量庞大的宗亲和特权阶层在税收上的掣肘,为了维护庞大的九边军阀体系,朝廷便只能加派“三饷”,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拖垮了朝廷的财政。

    而彼时安居南方的文人士大夫们除了勾结商人宗亲抗拒收取商税,更是跳起脚来鼓动崇祯不断的增加农税。用海瑞的话说:“皇室宗亲宫中宦官各级官吏所兼之田庄,占天下之半皆不纳赋,小民百姓能耕之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如此畸形的财政政策下不激起民变,最后不全面崩溃那才叫咄咄怪事。

    朱由校现在的做法便是在朝廷中捂住自己的基本盘,而有这个资格做皇帝基本盘的便是武勋世家,有这个实力守护这个基本盘的便是整个大明的军队和厂卫。有了这个基本盘,他才能施展雷霆手段震慑朝野。除了给武勋世家画下裂土实封大饼外,还要给勋贵们利益、给将士们提现一些好处;毕竟,你想叫马儿跑,就必须先把马儿喂饱才行。

    所以,这次犯事官员的家产、宅邸、田亩乃至仆役丫鬟,他除留下一部分现银外,皆是大笔一挥全部赏了下去。

    吸取英宗依靠勋贵复辟后,勋贵们迅速膨胀,多行不法的教训;更为了防止勋贵势大后难以节制,朱由校先是用朱纯臣来分掉英国公父子手中的军权,后决定编练三支直接听命于皇帝新军。更是将财权、指挥权、人事权通过五军都督府、兵部和内廷的互相钳制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虽然朱纯臣在后世历史中有污点,但朱由校也不得不承认,此时无论人望还是势力,他只要是想利用好勋贵,这成国公一脉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且正如张惟贤所担心的一样,一旦军权尽出于英国公府,无论英国公父子有无反意,朝野上下都必将容不下这对父子,所以无论出于何种考量,这军权都是要分的。

    至于成立几大临时性质的军政府,便是他以皇权来强分蛋糕,这样一来,凡获利的阶层便会舍不得即将到手的权益,只能将自己捆绑到皇帝的战车上与原有的既得利益者拼命。

    而新军一旦练成,通过军功爵制的刺激,无论新军还是各军镇,都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站队到皇帝一边,那时,军队才真正会成为自己维护皇权,维护中央权威最强有力的后盾。

    甚至孙传庭与卢象升,也是他制衡阉党和勋贵的手段。一是这两人皆或多或少受过阉党的打压,自己破格提拔他俩,这二人对己起码应是心怀感恩的;二是后世历史看,此二人忠心与能力都毋庸置疑,虽属文官一脉,却很是务实肯干,对皇权亦心知敬畏。

    如此一套组合拳打出,虽然眼下以酷烈手段处置了大批东林官员,但依旧形成了以孙承宗、袁可立两位帝师为首的新文官集团;以张唯贤为首的武勋世家集团;以魏忠贤为首的原帝党集团;以孙传庭、卢象升为首的新少壮势力;再加上朱由校设想中以徐光启、李之藻为首的西学一派;这样一来,无论在朝廷还是地方,权力制衡的架构已经基本成型,几派间都是互相牵制又互相利用。至于互相间的争权夺利,朱由校相信,只要自己这个皇帝和朝廷能做到相对的公平,能够一直带着这些人获取更高的利益,那么一切便都不是问题。

    所以,对于武勋世家与各军卫将官,朱由校的做法便是以利益拉拢,用足够多的好处将其与帝国利益捆绑在一起,再以成立军事院校培养各家人才为手段,打造出一个类似普鲁士容克贵族一样,以武勋世家和各级将士为主体的军事利益集团;如此一来,即便再生出一次土木之变,良好完备的军校教育体系依旧会给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稳定、优质的基层军官团;而这个建立在军功之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家权益和保障自家权力的增长,便会如容克贵族一般对领土和财富充满饥渴和欲望。通过这种实封土地的刺激,更会使得百姓将从军看作获取财富、冲破阶级限制的直接通道,即便文官集团会再度坐大,军队和大大小小的武勋贵族们依然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住整个国家对外扩张和攫取世界资源的脚步。

    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便是自己这个皇帝能够领导这几大势力获取利益。

    少谈什么骨气和大义,在这种封建帝王的时代,一切没有利益捆绑的结合都是扯淡。皇室、宗亲、勋贵、文官、武将和阉党哪个不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蛀虫?除了海瑞,又有哪个是真在乎理学道德?即便是海瑞,难道他不是为了求得清名?所以这朝堂之上,压根就没什么好人,更不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去指责他人,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老朱为了子孙万年砍了几万文官,那么文官就能鼓捣出“土木之变”和“东南倭乱”来坑上你的后人一把?至于私贩资敌和谋害皇帝,也不过是皇帝动了他们的利益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所以,东林党、世家、江南巨贾们必将成为这场你死我活利益斗争的牺牲品,也只有通过对利益的再次分配,朱由校才能调节和缓和当下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这其中的艰险,其实比真刀真枪的与后金死拼还要可怕。

    但朱由校却是不怕,他掌握着未来历史的发展走向,眼下还有厂卫等情报机构来监察天下;只要握紧勋贵、军队们这柄杀器;试看屠刀之下,究竟能有多少不怕死的跳梁小鬼敢蹦跶出来。

    良久,待众人激动之情稍褪,新任的刑部尚书温体仁缓步走到台前,高声道:“封赏礼成,然圣天子临朝,勿需赏罚分明,以彰朝廷恩威。”

    又清了清嗓子,温体仁展开手中圣旨大声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经查,内阁首辅黄立极、兵部尚书田吉、左都御史曹于卞、光禄少卿郑三俊、兵部右侍郎霍维华、吏科都给事中魏照乘、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锦衣卫前指挥使骆思恭、原内阁辅臣冯铨、太医院院使吴亦儒等六十八人,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图谋不轨;朕本欲以圣人之教化之,亦以其能以圣训自新,然此辈不念天恩,阴怀怨心,致欲谋害天子;幸得祖宗护佑、三军用命,始避此祸。今证其确,其人,皆已认罪伏诛。今出此事,皆朕之过,唯朕用人失察至此辈窃朝,为朕忽己之德行至有此祸端。然此辈为大明之臣,枉食君禄,上不思尽忠报国,下不思安抚黎民,自有过而不知悛,窃思害天子而乱朝纲。若曲宥之,则国法安在?则朝廷威严安在?是故,朕决意处之极刑,以警后人……”

    因是谋逆大罪,依《大明律》谋逆本人当“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上皆斩。

    然而朱由校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更不想留下一丝将来报复自己的种子。

    于是,除了这六十八人被判凌迟外,圣旨上又加了一条九族斩绝,家产籍没。

    但骆家父子是锦衣卫世家,属天子家奴,于是按照朱由校的指示,给骆家爷俩又加了一条“于其面阖家斩绝后,其父子凌迟三日乃止”的锦衣卫家法。

    就在温体仁吐沫横飞地宣读圣旨时,广场正对的外城却是传来一阵嘈杂,只见一名侍卫小旗狂奔至台前,单膝下跪禀到:“启禀陛下,都察院数名御史言官及数十名官员擅闯大明门,现已至承天门外,吾等不敢自专,还请陛下定夺。”

    回头过头与张惟贤对视一眼,见张惟贤微点下头,朱由校心知老国公已然准备妥当,便吩咐暂停宣旨,率众移驾承天门。

    --

    作者有话说:

    昨晚临时急事,答应大家的两更没能兑现,自己还忘了请个假!实在是抱歉,以后会注意!3点多回来,先来上一章,明天会看情况来!如果还有事,会在留言区和大家说明,再次根大家说声抱歉!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