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40章 人心

第40章 人心

    乾清殿。

    一边是以张惟贤、朱纯臣为首的一众京营将领。

    另一边,则是刚被宣进宫的施鳳来、李国普、薛凤翔、崔呈秀、郭允厚、温体仁等一众文臣。

    而孙传庭和卢象升在犹豫了片刻后,还是迈步站在了文臣一侧的最后。

    看了一眼须发花白的张惟贤,本着不能厚此薄彼的原则,朱由校给众人都赐下了座位。

    众人坐定,朱由校扫视一圈,当看见孙、卢二人所处位置,便招了招手,吩咐二人上前答话。

    “朕今之所为,两位爱卿有疑议否?”朱由校向孙、卢二人问到。

    又是卢象升抢先答到:“陛下所为,臣并无异议,然臣所忧者,乃是这军功爵制一旦施行,这所赐土地、耕牛、农具何来?即便陛下聚皇庄之地,然仅应付京畿各营、卫所裁汰将士都略显不足。一旦无法交付,恐有损于陛下声威。”

    朱由校点了点头,又向孙传庭示意了一下。

    孙传庭这才迈前一步,躬身施礼道:“启奏陛下,臣之所虑,与卢大人所差无几。如今京营糜烂,各卫所兵亦难堪大用,陛下整饬京营正当其时……”

    犹豫一下,孙传庭抬眼瞄了下两位国公的表情,见二人神色无异,这才继续说道:“臣以为,论战力,卫所士卒实难比各将私募亲军,卫所之兵,多战训废弛,将校不习战法,士卒不熟cao演,每战若困,则一触而溃;溃,则羁縻数千里。昔年戚帅亲选士卒,以自家战法编练军阵,是矣南倭北虏所向披靡。今陛下即整军经武,臣望陛下察臣之言,择各营、各卫所精锐为募兵,余者或裁汰归农,或为军中屯田。至于土地,臣愚以为,可即刻备检天下田亩,搏击豪绅之不法。如是,可以弭民怨,又能解地之不足;以上种种,唯陛下圣裁。”

    不得不说,这“孙阎王”还当真是个阎王性子,这无论是小朱同志,还是在朱由校本体残存的意识里,可都没有一上来就对全天下豪绅动刀子的念头。

    所以,朱由校现在的想法也是先北后南,由穷至富,由简入难地来逐步解决豪绅的问题。

    略一思量,朱由校脑中一道灵光闪过,隐隐猜到了几分孙传庭的本意。

    这命孙传庭总督三边一切军政本就是原有之意,何况孙传庭绝非鲁莽之人,如此说,一是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决心,二也是借机向一众文武正式表明自己的立场,宣布正式战队到了皇帝一边。

    至于卢象升,他的任务一是总督宣大一应戎政,二则是尽快练出一支铁军,如果这新募士卒的待遇无法落实,对他来说也确实是个麻烦。

    于是,该怎么解决人地矛盾,该怎么解决朝廷到地方政令不畅的问题便直接摆在了朱由校的面前。

    一众文武大臣见皇帝一副纠结模样,都很识趣的没再出声打扰。

    过了良久,在不知道耗死多少脑细胞后,还真叫他给憋出了一个主意。

    朱由校轻咳一声,向着众人宣布了自己刚刚想好的决定:“传旨,即日起,成立三边、宣大军政府。擢孙传庭为三边军政行军大总管,正二品,加左督御史衔,总领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兼河南诸军民事物,辖下五品以下除、诛,皆可先决后奏。境内藩王,其亦可节制,若诸藩乱法,一经查实,即削藩除籍;原三边总督武之望,待一应交接事毕,即可返京述职。”

    “擢卢象升为宣大军政行军大总管,正二品,加右督御史衔,总领宣府、大同、山西一切军民事物,权责与三边制同;原宣大总督王国祯,回京后另做他用。”

    用力敲打了几下桌面,朱由校下定决心,继续说道:“英国公张惟贤,兼领北直隶军行大总管,领北直隶、京畿一切民事物,赐尚方宝剑,三品以下无论文武,可先决后奏;由成国公朱纯臣辅之。”

    “魏国公徐弘基,兼领南直隶行军大总管,领南直隶诸军民事务。”

    “宣孙承宗为辽西北行军大总管,正一品,太师,领辽西北、宁远、山海关一切军民事物;经略王之臣辅之。”

    “宣袁可立为山东行军大总管,正一品,太傅,总山东、天津、登莱一切军民事物;兼领辽江南、东江一切引援辎重。”

    “命毛文龙为东江行军大总管,左都督,赐东江伯;明告毛文龙,东江之重,甚于各镇卫,朕许其临机专断权,四品以下无论文武,可先决后奏;于建虏,无论他用何种手段,只要能疲敌、扰敌、歼敌,能消灭后金的一切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朕皆许之。告诉他,只要他守得住东江,拖的住建虏,便是大功于国,他日即便封侯,朕绝不惜之。”

    “另,无天子明诏,凡擅动东江者,以谋逆论。”

    一口气说完,朱由校端起茶盏刚抿了一口,只见文臣队伍里站出一人,躬身行礼道:“启奏陛下,吾朝素无行军大总管之职,且这军政府又是何来?何况陛下以外臣统制数省军民事物,其权过擅,日久恐生变故。且如此新政,所费甚巨,这钱从何来?如此种种,臣请陛下慎思!”

    发问的乃是户部尚书郭允厚,仍觉得嗓子眼发干的朱由校抬手点了一下卢象升,叫他来回答郭尚书的疑问。

    卢象升也不客气,向郭允厚施了一礼说道:“郭大人,这行军大总管,乃是前唐官制,为的便是节制辖下兵马,整军御敌。何况这行军大总管也是临时派遣的官职,战事结束或任期一至,便还权于朝廷。至于这三边、宣大军政府,却是陛下圣意,当请陛下解惑。”

    向卢象升点了一下头,表示自己很满意他的回答,接着对众人说到:“朕立军政府,一来是要在两地施行军事管理,即一切军民事物皆要军管;二来是朕决意开发三边、宣大诸地,整合一切力量重点解决民生和各镇卫边军靡废问题;三来……便是以这两大军政府为试点,打破一些旧制,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制定新的经济、民生发展规划。”

    “同时,以两军政府为模范,全面整肃原卫所军,改卫所兵制为募兵制,原有卫所士卒依其意愿,即可改籍为农为工,亦可划为军屯、辅军,亦或为各地治安兵;这军政府一切运转,只需对朕负责,军政府一切施政,只对境内百姓负责。这一切的推行,必须有强力军队作为后盾,必须军政、民政皆号令如一方可施行。其间但有不从政改、经改者,该杀便杀,该抓便抓就是。”

    “至于你郭大人说的银钱问题,便不劳户部cao心,朕说了,这两军政府乃是朕的主意,说这些地方是朕划给自己的‘封地’也好。十年之内,两军政府便是朕来直管,与外朝无关。其间花费以及赏赐各有功将士土地之事,皆由朕担了便是。”

    郭允厚张了半天嘴,最后还是没问出来,施了一礼,便退到人群中坐定。

    这时,又一大臣起身拜到:“老臣王绍徽斗胆,敢问陛下,这两军政府境内各文武大臣,是否还经吏部考较?若任其自专,是否有结党营私之嫌?”

    听到“结党营私”这四个字,朱由校不由得在心中骂道:“他娘的,你王大人便是妥妥的阉党,那大名鼎鼎的东林点将录可就是你王大人主编的。”

    朱由校把脸一沉,继续说到:“朕已言明,军政府对朕负责,除吏员外,一切官员任命,皆需朕亲自勾选,何况这军政府一应官员、吏员选任,朕自会制定诸般细则。现任官吏,无论大小,凡有伤民害民,阻挠新政者,皆可杀之。朕心意已决,纵使诛空两地官吏,也亦无不可。”

    命孙传庭和卢象升上前,朱由校对两人说道:“你二人谨记,边民久苦矣,边军久苦矣,若你二人不能为民立命,朕就诛你二人;尔等治下官吏不能为民立命,则杀尽亦无不可。朕将这数省之地,千万百姓尽托二卿,只盼二卿为百姓打造一片安居乐土,只盼二卿为大明打造一支支铁血强军。”

    孙、卢二人闻言,一齐跪拜:“陛下重托,臣等无以为报,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报皇恩。”

    绕过御案,朱由校扶起二人:“朕已言明,吾大明将士,无需跪拜,行军礼即可,今你二人虽是文臣,但亦有统兵和编练新军之责,亦无需行这跪礼。”

    孙、卢二人的眼睛湿润了,这两位进士出身的文臣,第一次感到作为统军大将的无上荣耀。

    当下,二人立刻站定,以右手击胸,行了一个标准的明军击胸礼。

    哈哈大笑几声,朱由校冲着两人各自捶了一拳:“嗯,这才像朕亲选的封疆大吏,这才像统御万军的上将。”

    底下的一众文臣武将,脸上的表情却是各有千秋。

    武将勋贵这边一个个那叫眉开眼笑,即便尚未得到封赏,但看皇帝的表现,便知道自家的好日子可是要到了。不过这回去一定要好好处理掉一应首尾,下面的人还真得看的紧些,这皇帝杀起人来可也是眼都不眨的主。

    而文臣这边除了施鳳来外,一个个也是没什么精神,无他,朝堂就这么大的蛋糕,武将勋贵多分一些,这文臣可就少了一些。本来孙、卢二人还算是文臣,但陛下刚才一拳一个直接给二人捶进了武将堆里。

    这下好嘛,算上两个军政府,一共七个行军大总管,只有孙承宗、袁可立是文臣,而这二人还都是皇帝的老师;剩下的不是勋贵便是武将。尤其的毛文龙这个匹夫,居然还封了伯,被陛下直接抬成了勋贵。唉!这往后的日子,只怕是难喽。

    --

    作者有话说:

    昨晚发这章的时候实在是太困,差点没肝动,迷迷糊糊的就发了!还是很感激有书友一直在这部书,也请大家放心,我会尽力完善这部作品,但处置前期内乱这部分内容不会太多,更多会将精力放在中期的建设和对外战略上,当然,过程中会适当的加入一些平息保守派内乱和一些主角的感情生活,总之我会尽量使内容丰富一些!感谢大家的支持!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